第八百九十一章 連升三級(第2/2頁)

……

發生在千騎營和金吾衛的這件事情,民間知者寥寥。曾見千騎出兵的只有金吾衛駐地前的那些酒肆青樓中人,而且只是見其千騎氣勢洶洶經過,不知道後來究竟如何。至於他們入城之後,因為走的北門,直接拐向了宮城,就更不為城中百姓所知了。

但是這件事宮裏面卻是盡人皆知,通過內侍宮娥之口,這件事迅速傳到外廷,再通過政事堂、翰林院和史館裏的內侍雜役傳到了那些官員耳中,很快這件事在朝廷裏就不再是什麽秘密了。

禦史台幾乎所有在京的禦史都上了一本,彈劾楊帆。

在其位要謀其政,這麽大的一件事情,他們不能愣裝不知道,所以哪怕與楊帆關系不錯或者對他觀感不錯的禦史也得向皇帝上表參他。區別只在於,有的人只是嚴厲彈劾楊帆,有的人卻是對楊帆和武懿宗各打五十大板。

武則天依舊拿不定主意,要懲辦楊帆不難,殺頭、流放、貶官、奪祿……,手段有的是,問題是武則天想找到一個既能對他有所懲戒,以便向國法綱紀有個交代,又不至於影響自己的政治布局的方法。

在禦史們上書彈劾楊帆的第二天,宰相姚崇向皇帝進言,認為楊帆性情莽撞沖動,不足以統禦千騎,並向皇帝舉薦左衛中郎將張浩,說此人性情沉穩,老成持重,且在軍中素有威望,可掌千騎。

武則天面上不置可否,心中已是老大不悅。皇帝可是一直把北衙當成自己家後花園的,不要說武則天因為女子稱帝,所承受的壓力太大而一向有猜忌心,就算是李世民也是一向把北衙當成禁臠,不許他人染指的。

貞觀十五年時,長安的玄武門進行修繕,宰相房玄齡、高士廉聽說後順口向少府少監打聽了一下玄武門修繕的進度,李世民聽說後勃然不悅,特意找來房玄齡等諸位宰相,敲打他們說:“諸君管好南衙就行了,北衙與諸君無關﹗”

如今姚崇竟覬覦千騎,武則天大為不快。回到後宮,張氏兄弟率奉宸監眾美少年向武則天獻上他們剛剛排練好的一場大型歌舞,武則天郁悶的心情才稍稍排解開來。眉開眼笑之際,張易之卻拐彎抹角地向武則天暗示,想把自家一位堂弟塞進軍伍,統帶千騎。

正因姚崇的僭越而心生不滿的武則天此刻心情正極度敏感,一聽張易之這話,當即斷然拒絕。以往張氏兄弟每獻歌舞哄她開心,她都會留張氏兄弟侍寢,這一晚她卻興致缺缺,獨自入睡了。

婉崇、張易之盯上了千騎營,並先後向皇帝“舉薦賢明”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羽林衛大將軍武攸宜耳中,武攸宜生怕千騎落入他人之手,趕緊也去向皇帝薦賢。結果自然也是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

武攸宜剛離開,武三思又聞著味兒跑來了……

武則天從姚崇、張易之、武攸宜那兒積攢下來的不快,等到武三思趕來時,已經化作雷霆大怒,武三思被罵了個狗血噴頭,狼狽而去。隨即,一道聖意便迅速傳到了楊府:擢升楊帆為忠武將軍。

楊帆升官了!

消息一出,不知內幕的官員只是震驚於楊帆的聖眷之隆,知道內幕的官員不免暗笑李黨、武黨、張黨眼紅心切,白忙一場。

知道內幕的官員不敢在這時多說話惹皇帝不痛快,不知道內幕的官員更不會在此時去得罪皇帝面前的大紅人兒,所以對楊帆不罰反升的奇怪現象,真正跳出來說話的,只有永遠“秉持公道、仗義執言”的禦史大人們。

可是禦史大人們的話要皇帝肯聽才行,皇帝肯聽那就是刀劍,皇帝不肯聽那就是口水,這一次禦史大人們的進諫無疑就是白吐口水。

楊帆升的這個官跟他的權力其實沒有關系,他帶的還是千騎。忠武將軍也好,歸德中郎將也罷,那只是品級。與品級相關的不是權力而是待遇,例如薪俸、給田免課、刑罰、班序、車輿、衣服等,此外還涉及致仕、封爵、置媵、營繕、喪葬、謚議等方面。

歸德中郎將是從四品下,忠武將軍是正四品上,楊帆跳過從四品上、正四品下,直接擢升為正四品上的忠武將軍,居然連升三級。楊帆有罪卻升了官,這是什麽道理?確實沒有道理。可武則天需要跟你講道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