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借船

李昭德從萬象神宮出來,挺了挺腰,感到了一種深深的疲倦。相對於那些動輒七八十歲的老宰相,六十多歲的李昭德算是年富力強的人了,但是整個天下都壓在他的肩上,他還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今天朝會上討論的事情很多,第一件事尤為重要,這是武則天最為得意的一條政績:收復安西四鎮。

這件功勞是她的,是武周一朝最輝煌的一樁戰績,所以武則天不吝宣揚,不吝封賞。參與收復安西四鎮的一百多位文武官員都得到了嘉獎,主帥王孝傑更是以左衛大將軍更上層樓,遷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成為當朝宰相。

王孝傑立下如此大功,榮升宰相是必然之事,李昭德不會阻止,也不需要阻止,王孝傑的宰相和婁師德的宰相一樣,只是個榮譽稱呼,不會來分攤他的權力。

權力,是一種讓人飄飄欲仙的東西,美食錦衣比之不得,兒孫繞膝比之不得,美人佳麗比之不得,長命百歲也比之不得,它是人世間最大的一種誘惑,女皇為了權力連兒孫家人、親生骨肉都可以殺戮,他只是拖著老邁之軀,辛苦一些、疲憊一些,這又算得了什麽呢?

今日上朝,議的第二件事可以說是為第一件事錦上添花:天樞造成了!

“天樞”立於皇城端門,耗用全國兩年的鋼鐵總產量,天樞高一百零五尺,徑十尺,八面,各徑五尺,天樞下澆鑄鐵山,周長一百七十尺,高兩丈,以銅為蟠龍,麒麟繞其上,頂端又鑄騰雲承露盤,徑三丈,四龍捧火珠,高一丈。

“天樞”之上刻著文武百官及四夷酋長的名字和記載武則天黜武立周的功業銘文,上面還有武則天手書的一行大字:“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落成之日,適逢王孝傑還朝,武則天大肆嘉獎有功之臣的好日子,那記載著武則天功業的銘文就更有說服力了,所以武則天無比珍視這個宣揚功績的機會,令文武百官商量一個盛大的慶祝儀式出來。

如今李昭德對朝中大事一言而決,所謂的百官議事,完全就是他一人策劃,為了把這次盛典辦出威風、辦出氣派來,李昭德絞盡腦汁,總算令得女皇滿意,這件事當然也耗費了他的大量心神。

另外一件事,於這喜慶的局面似乎有些不太相襯,因為第三件事是殺人,殺禦史台之人。本來,是有大臣建議延期處治的,大喜的日子,見血似乎不太吉利。

但是武則天本人反對,她就是踏著無數屍體、從血海中一路蹚出來的,豈會在乎殺人。殺人在她看來,是給這大典增添了幾分莊嚴氣氛,與收復安西的一百多位官受獎相對映,更顯得她賞罰分明。

皇帝自己不在意,李昭德自然從善如流,何況他自己也早想盡快處決掉禦史台的那班酷吏,夜長夢多啊,自武則天登基以來,朝廷風雲變幻更是頻繁莫測,還是早點把這些人殺了安全。

於是,朝議的最後一項,就是公布禦史台一班酷吏的罪行,公開處決。

黃景容、劉光業已經死在南疆,只免去官職了事。其他如萬國俊、吳讓、趙久龍、王德壽等人,盡皆處斬。

曾經風光無限,連政事堂眾宰相都畏如蛇蠍的禦史台就此被一網打盡,滿朝文武舉手相慶,似乎……武周一朝的酷吏政治,隨著這些人的死亡而宣告結束了。

罪犯遊街,然後分別拉赴南北東三市公開處斬,並棄市三日。

北市刑場,人山人海。

曾經受過禦史台迫害的大多是官宦人家,盡管這次禦史台眾酷吏是因為勒索南疆土蠻、陷害流人謀反而死,不會因此為他們平反,可他們在京的一些家人和親人、友人還是圍著刑場設了香案,點了香燭、燒著紙錢,就等人頭落地的那一刻,告慰死去親人的在天之靈。

在眾多為含冤親人設立的大小不一的香案群中,有一張小小的毫不起眼的香案,一男一女兩個少年披麻戴孝跪在靈位前面。他們是潘州刺史馮君衡的一雙兒女,馮元一和他的姐姐馮敏兒。

馮敏兒本來已經被抓進教坊,充入官奴了,馮君衡一案平反,她就被放出來,也被楊帆接了去,暫時安置在自己家裏。今日朝廷公開處斬一眾酷吏,兩姐弟也來到刑場,為親人擺下了香案。

刑場上靜悄悄的,萬人空巷,偏是一點聲音都沒有,就連監斬官冷肅清厲的聲音,全場所有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等到劊子手高高舉起鬼頭刀,全場更是鴉雀無聲,仿佛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

刀揚起、落下,一抹寒光帶起一蓬血雨!

隨著這一刀落下,隨著那血雨揚起,就像七月十五開了鬼門關,淒厲恐怖的哭聲迅速彌漫了全場,無數人淚如雨下號啕大哭,他們不是哭被砍的那些酷吏,而是哭自己死去的親人:“仇人,終於授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