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較量

古老的夯土城墻,飽受風雨歲月的侵蝕,猶如一張老邁不堪的臉。

斑駁的城門比這張臉更顯蒼老,一旦推動起來,就發出吱吱呀呀的慘叫聲,那門框晃動著,不知幾時它就會壽終正寢。

楊帆擡頭看了看立在城墻上的士兵,城墻上的野草茁壯地成長著,站得比城頭的士兵還要精神。

隨後,楊帆的目光緩緩降下,落到萬國俊的身上。

一手導演了劍南、黔中、嶺南等地血案,並因此逼反三地歸附部落的萬國俊笑吟吟地站在城下,滿面春風。

一見楊帆駐馬停下,萬國俊便緩步走上前來,高高拱手,和顏悅色地道:“楊郎中,一路辛苦啦。本官迎接來遲,萬祈莫怪啊,哈哈……”

楊帆翻身下馬,拱手笑道:“下官往姚州去,往蠻州去,都未蒙迎接,倒是連連遇險,屢屢被人當成賊人,差點葬送性命。不意到了潘州,卻蒙萬中丞暨潘州各位官員鄭重相迎,實在是意外得很。”

萬國俊好像沒有聽出他的諷刺意味,卻把神色一整,嚴肅地道:“楊郎中此言差矣。你我都是欽差,談不上誰比誰低一頭。若論官職,本官是禦史中丞,可比你楊郎中高了許多。再論年紀、輩分的話……,呵呵,楊郎中你更是後輩、晚輩。然則本中丞聽說,楊郎中此行,乃是監督本中丞在嶺南一應行動,如此,本中丞就不可不迎,接迎足下,是因為敬重陛下!”

小人得志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如萬國俊這般。

旁邊站立的那些潘州文武官吏見萬國俊名恭而實鄙,言語之間對楊帆不屑一顧的態度展露無余,對他的威風霸道更生敬畏之心。

楊帆聽了萬國俊的話,臉色登時也是一變,馬上非常鄭重地向萬國俊揖了一禮。

萬國俊訝然道:“楊郎中這是何意?”

楊帆肅然道:“萬中丞哪怕距京城千萬裏之遙,對吾皇陛下依舊恭敬如常、一絲不苟,令後生晚輩敬佩不已,楊某受教了。”

“啊……”

萬國俊撚著胡須,眨巴著眼睛,有點搞不清楚楊帆這般鄭重其事究竟是什麽意思。要說楊帆是真的受教,因此對他執禮甚恭,打死他都不信。

楊帆行完了禮,便一臉慚愧地對胡元禮道:“不瞞胡兄,方才遠遠見潘州大小官吏拱手恭迎,連萬中丞都肅立於門下,楊某心中不無得意啊。如今幸虧萬中丞一言點醒!”

胡元禮也不知道他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是知道他絕不可能是接受了萬國俊的什麽教誨,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才好配合楊帆,只好撫著胡須點點頭,微笑不語。胡元禮使這一招“閉口禪”,至少不會說錯話。

楊帆對胡元禮反省完了,便從袖中取出皇帝賜予他的那道聖旨,輕輕摩挲著,異常恭謹地道:“萬中丞所言甚是,我等身為朝廷命官,食朝廷俸祿,一應權力、尊榮,都是天子所賜,就更該時時警醒,萬萬不可恃權自傲、得意忘形才對。”

便是這道聖旨與自己全無幹系,可它既是聖旨,朝臣也好、百姓也罷,見了都得肅立一旁以示尊敬,因為某種程度上,它就等於皇帝。何況皇帝給楊帆這道聖旨本就是授意他監督各道官員,與地方官員乃至萬國俊等其他禦史欽差有莫大幹系。

一見楊帆請出了聖旨,潘州文武連忙神情一肅,閃向兩旁站立,向楊帆一行人再度行禮。方才楊帆趕到,眾人只是行了一個拱手禮,現在則需要行長揖禮了。眾官員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腰杆兒深深地彎下去,眾頭人照葫蘆畫瓢,跟著“一揖到地”,這是站立時最具敬意的一種禮節。

不料萬國俊一見楊帆請出聖旨,卻傻了眼。

為何?

因為來俊臣是武周一朝唯一一個不論是不是重大的國家典禮,哪怕是武成殿上尋常見駕也要鄭重其事行古代周禮的大臣。來俊臣自打第一次看見武則天,就是這樣行禮,那時武則天還是太後。等武則天正式成了皇帝,自認為周武王後裔,大興周禮之後,他就更是如此行禮了。

因此,朝中文武百官,別人平時見皇帝都是行揖手禮,唯獨來俊臣行跪拜禮。等萬國俊做了中丞,這事就不好辦了。他的前任是行跪拜禮的,如果他見了皇帝卻改了規矩,誰知道皇帝心中是什麽感覺?

萬國俊可沒有打破傳統的勇氣,於是只好依照他的前任的規矩,也向武則天行跪拜禮。

現在楊帆請出了聖旨,如朕親臨。

萬國俊方才口口聲聲說他此番率人相迎不是為迎楊帆,而是為了尊敬皇帝,那麽他拜還是不拜?如果不拜,今日之事傳回京去,會不會給皇帝留下一個心口不一,在皇帝面前一套、出了京又是一套的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