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冒險家(第2/3頁)

“說得好!”

張柬之擊掌贊道:“大丈夫安身立世,理當為世而憂,為國而憂,為民而憂,為時而憂。大義所至,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然則,若盡一己所能,能夠多救一些世人,多解一些苦厄,元芳可願與老夫一同去做麽?”

張柬之說到這句話時,一張布滿老年斑的臉變得異常嚴肅,一雙老眼灼灼地看著楊帆,竟亮得令人不敢逼視。楊帆一怔,看了看張柬之那張蒼老而堅毅的面孔,神情也不由得隨之莊重起來,肅然道:“張公何以教我?”

張柬之道:“昨日,黃景容因你挫敗他的陰謀,已匆匆離開嶲州往姚州去了,元芳有何打算?”

楊帆大驚,失聲道:“什麽?黃景容已經離開,糟糕!張公怎麽現在才說,小侄得馬上趕去。”

張柬之道:“元芳趕去又能如何?就像在嶲州這樣以聖旨對聖旨阻止他殺人?如果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去了別處,元芳又該如何呢,等你趕去,替那些枉死的百姓收屍麽?即便你能盯緊了黃景容,不教他枉殺一人,如今橫行於滇、黔、桂,閩各道的那些酷吏們,你又如何阻止他們?”

楊帆有些奇怪地看著張柬之,隱隱地察覺到了一些什麽,他臉上焦急的神情漸漸安靜下來,拱手問道:“不知張公有何妙策?”

張柬之道:“老夫有一計,既可以除去黃景容這個酷吏,又可動一隅而驚天下,令分赴各道的酷吏不敢輕舉妄動,更可藉此將他們一舉鏟除,只是此計兇險十分,元芳可願為萬千黎民,與老夫共赴國難?”

楊帆道:“計將安出?”

張柬之也不含糊,一番話侃侃談來,把楊帆聽得目瞪口呆。

楊帆來自南洋,他最初進入洛陽的目的是為了找出隱藏在官府中的仇家。在他心裏,從來就沒有正視過皇權,也不敬畏皇權,王法意識於他而言是很淡漠的。

但是當他漸漸明白世俗權力的強大,明白他曾經夢想過的憑一口劍掃蕩天下的想法是何等的可笑時,他便開始嘗試在權力的範疇之內去解決問題,久而久之,他已經習慣了在秩序內做事,昨日魚市殺人,打破了他心中的桎梏,也只是叫他重新撿起了遊俠夢。

今後,只能利用官場中的辦法去解決的事,他用官場中的辦法去解決,可以用暴力手段輕松解決的事情,他將不再拘囿於官場中的規矩。但是在他心裏,這兩者依舊涇渭分明,相對立的兩部分,怎麽可能融合?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張柬之這個一直在官宦體制內做官僚,如今已經七十高齡的老人,居然會有這樣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樣偏激、冒險的想法,居然出自一個在官場中打拼了一輩子的年過七旬的老人,如果不是親耳聽他說出,楊帆根本不信。

張柬之的聲音帶著一些肅殺的味道:“與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如覓其根源,一了百了!”

張柬之敢對楊帆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是因為他完全地相信楊帆,相信楊帆即便不贊成他的做法,也不會出賣他。

如果說楊帆同禦史台一班酷吏作對的舉動,朝中還有大把的忠義之士也做得出來,但違背聖旨提前趕赴劍南,非大勇氣做不出來,這樣的人就不多見了,這樣的忠義之士怎麽可能告舉他。

當然,如果楊帆不願參與,而他還要進行,那麽他就是在玩火,很可能讓事態發展到他自己也無法控制的地步,如果那樣,他很可能會放棄自己的打算。如果他放棄打算,那就更不用擔心楊帆舉告,無憑無據的,只要他矢口否認,就憑楊帆一面之詞,奈何不了他。

但是張柬之相信楊帆的為人,並不代表就可以和楊帆共謀大事,張柬之還要知道楊帆是不是一個“守規矩”的人。

張柬之為官多年,見多了心地正直,卻限於規矩,不得不去做一些違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的官員。楊帆違背聖旨,這是大勇氣,卻算不得“不守規矩”,因為敢封還聖旨、敢反駁聖旨,只要有無畏的勇氣就夠了,這樣的官員雖然少,卻非絕無僅有。所以張柬之又設了一個局,對楊帆再次做出了試探。

司馬不疑死了,被“遊俠兒”殺了,張柬之放心了:楊帆是可以引為同志的!

他要做的這件事,要心懷天下、胸存正義,要有大勇氣,更要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

張柬之的計劃很簡單:利用西南各族的桀驁不馴和黃景容的貪得無厭,推波助瀾,激他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迫使蠻族造反。如果他們能殺了黃景容最好,殺不了,朝廷也饒不了他。

各州各道的消息再閉塞,造反的消息也一定會在各處以最快的速度傳開。而流人發配之地大多地處偏遠,是少數民族部落聚居之地,一俟各地得知消息,各州各道的官員為了避免在自己的地盤上發生同樣的事,與禦史台合作的可能便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