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萬松書院(第2/6頁)

在商業上,由於朝廷取消朝貢制度,代以通商貿易,平等交易,各取所需,而且制訂了詳細的律法,臣依律行事,又得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所以沒有什麽大問題。

杭州居民現在百四十萬,每天消耗雞、豬肉食巨量,已有農戶專門飼養,以此為生。官府對此予以保護和鼓勵,一旦因瘟病或出售困難造成重大損失時,官府是會予以補給的,以免傷了這些農戶的元氣。

此外,杭州乃是大阜,人口太過重多,現在城中專門出資雇傭了些無業遊民,專司防火、防疫事務,每年尤其是夏季,務必清除城中汙垢垃圾,以免產生流病……”

他看了眼正德臉色,見正德笑吟吟地十分高興,便繼續道:“說到工農業,杭州自然是以老虎洞的彩色瓷器、茶葉、絲織、造紙、印刷、水稻、養殖等為主。水稻現在栽種的是皇上親自恩準引進試種成功的正德稻,此稻種抗旱、抗蟲,高產。臣正在號召地方采用移栽法種植。原來的直播法雖然省去了育秧和移栽兩個環節,但是如平田整地,苗期防寒保溫與保苗,雜草防除,防止倒伏等方面對產量影響較大。現如今采用育秧移栽不但克服了這些問題,而且節省種子、節約肥水,提高產量,最重要的是,不必等上一季稻子成熟,新苗就培育出來,江南稻田可以一年兩熟,產量翻番。要是到了閩南,使用此法一年可以三季成熟,百姓獲益厚重,皆是皇上之恩呐。”

正德一聽眉飛色舞,想不到當初一句話,竟然可以產生這樣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來身在上位者還真的時時在意、處處小心,尤其治國柄政,那是萬萬馬虎大意不得呀。

嚴嵩又道:“至於貧田山田,則栽種易管理且高產的紅薯和玉米,軍屯田正在整頓,先期全部栽植棉花,這樣可以盡快見效,可以賣出大價錢用來安置屯軍衛所官兵。”

楊淩插嘴道:“嚴大人,我在蘇州時聽說蘇州織造的大量絲繭來自杭州農戶,你這裏可是供應大戶,谷公公說你正在改良一些東西,可否詳盡說說?”

嚴嵩喜滋滋說道:“是,臣蒙皇上信任,委以杭州知府的重任,微臣感激涕零,恨不得粉身碎骨以報,是以處處小心,恐讓皇上失望。臣是書生出身,可絲織乃是江南根本,關系國計民生,臣可不敢大意。臣不懂農業,便招募能工巧匠進行研究,絲織從養蠶、繅絲到紡織及紡機工具皆有改進。對蠶種的選擇,蠶病的防治,桑葉的培植,育蠶的工藝,結繭繅絲的方法與工具,都予以改進,規定了步驟教授予於百姓。至於桑樹,我們正在挑選植株進行改良,使之多葉而株矮,采葉多而省工。”

正德皇帝點了點頭,微笑道:“甚好,那麽杭州尚有什麽需要朝廷解決的問題麽?朕今日來杭州,正好就近解決。”

嚴嵩疏朗而直的眉毛一揚,說道:“說到問題倒有一個,臣正想具體上奏,請示皇上。皇上,當今大明造紙業十分發達,以江西鉛山石塘鎮為例,那裏有紙廠槽戶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幫工不下一、兩千人。所產驚人。

現在蒸煮紙漿多用石灰,提供了紙漿的質量。紙坊破碎原料多用水碓,提高了功效。所產高中低档各式紙張沿江運下,成本又低廉,紙張多則印刷作坊則隨之興起,杭州城鄉現在有大批刻字工人。

刻字工價,每葉兩板,每板工銀一錢五分。活字印刷,三分銀子刻一百字,由於刻字價賤,故印書甚多,私人出資印刷的文人也增多了。

本來這是好事,不過現在書坊出版的不止是十三經、十七史,以至叢書、別集、道藏、詞曲等,由於杭州商行眾多,消息傳播不便,現在有人專門出版事關各行各業消息情形的小冊子,紙張粗糙、印刷簡陋,只為一時之需。

有時為了招攬買者,還會夾雜一些最近發生的奇聞逸事,坊間故事甚至青樓韻事。此為新生事物,朝廷沒有相關律法限制,臣引導管理頗為吃力,是以正想奏請皇上,這種行為是當禁當行?如何管理?”

楊淩微微地笑了起來。造紙業促進刻字業,刻字業促進印刷業,而商業活動的需要又促進兩個不同的行業進行聯系,從而產生報業。

報業這個新行業的產生再促進法律的完善。經濟影響了政治、法律和文化,政治、法律和文化的完善反過來繼續促進經濟的發展,彼此環環相扣,不斷衍生,而隨著它的發展,又會出現什麽新的產業呢?

此即謂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人文金字塔的理論,終於親眼看到它的奇妙效果了。如果自己脫離實際,一味操之過急地搞大躍進,還會有親眼看到這一切的那一天麽?

楊淩想到這裏忽地想起了一個人,那個被寫進詩詞唾罵萬年的王莽。王莽那廝不會也是穿越的人吧?王莽一登帝王即均分田地於民;廢除奴隸買賣;政府控制冶鐵和鑄錢,防止富商操縱市場;建立國家銀行、貧苦百姓可以申請國家貸款,杜絕了高利貸;從皇帝到百官,都實行浮動工資制;王莽厲行懲貪,建立舉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