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要什麽?(第6/7頁)

谷大用精神一振,這正是他最得意的地方,楊淩可算是搔到了他的癢處,谷大用道:“蘇州織造精美絕倫,唯一的問題就是開海通商後原料和產量供應不足。老奴組織各機戶,以參股經營方式,將各自擁有十幾台、幾十台織機的織戶聯合在一起,現在組建了專用於織造的四家廠子。蕪湖地區還設立了專業的大型染坊和踹坊,織坊專事織布,染坊專業染布,踹坊專業壓布。這些廠子每家擁有織工三千余人,一年可出棉布一千九百萬匹,絲織品四十五萬匹,但因大明內外需求極大,仍是供不應求,價格節節攀升,這幾家廠子本想繼續擴大生產,奈何沒有足夠的原料供應。現在要想賺更多的錢,就只有再盡量降低本錢,所以這幾家廠子還專門組織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機工、織工,正在研究改進織機和紡車。目前已經研究出了水力多錠紡車和三層織機。棉花去籽的攪車,原來需兩人操作,現在也做了大幅改進,一人可當三四人用。此外還有綾機、絹機、羅機、紗機、綢機等多種專用織機。”

正德皇帝聽的欣喜不勝,楊淩也振奮不已,分工越來越細,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高,隨著西方各國的陸續到來,需求進一步加大,轟轟烈烈的大工業生產為時不遠了。

但是原料問題顯然在此時也顯得更加重要,他急忙問道:“那麽原料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必然影響進一步發展,要知道,現在西方各國已陸續來我朝洽談商務,貨流量必然進一下加大,原料不足,太過制約發展了。”

谷大用道:“現在已有富紳往山東、河南一帶聯系定購,事先定好今年種植的桑棉數量,先付定金,秋後運來。本地不足,便從其他府道提供。同時,絲棉生產,還有產量不高、耗損嚴重等問題。杭州知府嚴嵩向海事衙門專門申請了一筆銀子,用來招攬能工巧匠,研究養蠶、繅絲的改進,選擇優良蠶種培育,選擇優良桑樹種值、研究防治蠶病,改進育蠶、結繭、繅絲的方法,這些事情一旦完善,原料產出可以提高幾成,耗損又降低幾成,則提高一倍而不止。”

正德臉上也露出嘉許之色,他點了點頭,忽想起曾有官員彈劾江南大力發展工商,有限人力盡皆為利而投入這些產業、土地棄糧種桑、恐有傷國本的事來,當時被他隨時丟開,留中未發,現在倒想了解一下這些方面的事。

正德問完,谷大用不禁呆了一下,他只顧研究如何表功,對於其他產業有何不利影響卻沒去響,方才還滔滔不絕,皇上這一問他可沒詞了。谷大用求助的眼神剛剛投向楊淩,楊淩就呷了口茶,呵呵一笑道:“皇上,這個問題好解決,不但谷公公知道,就是微臣也是知之甚詳的。”

幾位公主聽著這些國家大事,本來都要昏昏欲睡了,一聽楊淩說話,永福和湘兒公主可就提起了精神,兩雙明眸秋波流轉,傾瀉在他的身上。

楊淩施施然地道:“皇上,上海至太倉地區原本是一片荒蕪,現如今都開辟成了大棉廠,此外,山東河南地區棉桑種植也漸成風氣,可以提供大量原料。再加上改進工藝、提高技術減小的損耗,可以充分滿足江南織造的需要。至於說到人力,大明現在要發展農業、發展工商,人口的確大大不足,而且棉花生產比普通糧食作物所需人力一倍以上,蠶桑生產更是十余倍以上,但是說它把勞動力全部轉移到這些地方那是誇大其詞危言聳聽了。因為江南栽種水稻與栽種棉桑不僅在勞動時間上不同,它們的勞動力也完全不同,栽種棉桑主要是老弱婦嬬,在無棉桑可種的情況下他們除了茶區住民可以受雇采茶外,其他的人只能待在家裏無所事事,現在有事可做,不但能為家裏賺取一份收入,其家庭地位也因之提高,正是得其所哉。”

“欲做世界霸主,工商發展是必由之路,盲目限制棉桑並不可取,棉桑能賺錢是事實,朝廷能強迫百姓不許種桑種棉嗎?不能因噎廢食,只有另尋解決之道。谷公公,現在江南從南洋輸入許多糧食吧,比如暹羅米?”

谷大用笑道:“正是,不過不是咱們主動去買的,而是彼國的商船主動運來,他們需要咱們的商品,就把米糧運來以物以物,足夠我們食用。再者,我們有金銀在手,需要時也可以隨時去買,哪個商人和金銀有仇呢?這個倒是不必擔心的。”

楊淩點點頭,又道:“此外,隨著咱們大明引進的南洋稻種、紅薯、土豆、玉米等物試種成功,今年大面積種植開來,也可以成為糧儲後備。再加上全國上下許多地方還荒蕪一片沒有開拓,尤其是西北、東北的逐漸平定,乃至奴兒子都司的移民開發,很快就將成為一個大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