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玉碎(第3/8頁)

就在這時,幾個派出去探聽消息的探子匆匆跑回來道:“皇上、大師公、副師公,前方找到一處木屋,我們抓了兩個本地人來。”

士兵們押著一老一少來到湖邊,寧王上下打量,只見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矮小男子,牽著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的手,看起來像是一對父子。這對父子莫名其妙地被“官兵”抓來,神色顯得極其慌張恐懼。

寧王換上一副笑臉,和顏悅色地道:“你不要害怕,朕是大明順德皇帝,領兵討伐北逆路經此處,如此夜色迷茫、大霧幢幢,一時不辨東西。朕來問你,這裏是什麽地方?”

那百姓戰戰兢兢地答道:“這……這個地方叫黃石磯。”

寧王一聽大怒,“嗆兒”地一聲拔劍出鞘,揮劍便砍,那百姓怯如瘦雞,明知利劍刺來,驚恐之極,卻不知躲閃,被這一劍立時斬於地上。

寧王左右大駭,急道:“皇上這是何意?”

寧王怒氣未消,戟指罵道:“如此小民也敢譏諷於朕,王失機?諒是朕的寶劍不利麽?”

那個小孩子一見父親被殺死,號哭著撲上前來,被大狗子一把摁住。大狗子一只手比他的腦袋還大,摁住了他如何還能動彈,小孩子張嘴咬了一口,大狗子吃痛,一松手正想揮刀砍他,那孩子縱身一躍,“撲通”一聲已經鉆進湖水,遊魚一般消失了蹤影。

張綸呐呐道:“這小民一說,臣倒是想起這個地方來了,這裏叫黃石磯,並非王失機,南人口音大多‘黃’、‘王’不分,方有此誤。”

寧王這才明白,可是人已經殺了,豈能自認錯誤,他一拂袖子道:“不管如何,這無知小民如此說話,實在太過晦氣,哼!現在既知地理,那便好辦了,諸將隨朕回營,咱們再詳細商量。”

眾文武默然不語,隨著怒氣沖沖的寧王行向中軍大營。

李自然走了幾步,悄然停了下來,望著霧氣裊裊的湖面悠悠出神:“寧王,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啊!區區小民一句話,也能如此忌憚,若非心中惶恐已至草木皆兵的境地何以至此?唉!可惜,可惜父親隱忍半世,苦心經營,終不免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中了楊淩的奸計。若非如此,父親在北方從容起兵,聯合白衣軍所部,牽制邊軍和京營,那麽江南空虛,寧王雖然無用,必然也能統禦半壁,與北京抗衡。現如今北方平定,朝廷可以集中全力南下平叛,而寧王朱宸濠空有朱棣之志,卻無朱棣之才、手下兵將純是一群烏合之眾,更比不得燕王與北元常年征戰錘煉出來的鐵甲精英,正德大軍一到,便是土崩瓦解的局面,這枚旗子還能利用麽?”

李自然憂心不已,在他心中已經認定寧王此番難成大事,留在寧王身邊不過是隨之送死而已,可他心中又抱著萬一的希望,不忍現在就離開,而且彌勒教的根在北方,現如今已被朝廷清剿一空,離開寧王又能往哪裏去呢?

他的目光漸漸投向極北:塞外正處於一團混戰之中,若是換在平時,自己一個漢人勢難打入蒙人內部,可是現在……亂世出英雄,這些蠻族以漢人為相、引為智囊的事自古有之,彌勒教要想東山再起,是不是可以借助蒙人的勢力呢?

李自然邊走邊想,心中漸漸明晰起來:“寧王,再扶他一程便是,能保便保,不能保,便棄了他出關去,塞外廣闊的天地、諸雄爭霸的局面,像我這樣文武雙全的人,自然如魚得水,還愁不能一展抱負麽?”

※※※

寧王軍天亮繼續退兵,水陸兩路大軍退到鄱陽湖,與九江援軍會盟,一時氣勢重盛。寧王登上盛載著百余名妃嬪美人的樓船,對肅立的三軍將士慷慨陳詞:“太祖高皇帝禦制祖訓有言:‘君不明,群小弄權者,藩王得起兵入清君側。’”

“如今,弘治帝為君不明,為求一太子以安國本,為宵小所蒙騙,抱養民子,又因暴病身亡不及宣明真相,以致國柄為外人竊得。朕奉太後秘旨起兵肅清宗室,乃依祖訓行事,出師有名!”

“爾等皆是勤王之師、保國之將,一旦肅清奸佞,個個都是有功之臣,榮華富貴享用不盡。莫看我軍昨日倉促應戰,以致失卻先機,被正德所乘,但是我軍兵精糧足,未傷根本。反觀正德呢?此賊治國無方,只知窮兵黷武,以致國內國外戰事不斷,國庫空虛已近於崩潰,雖有一時之強,終難持久!”

他跨前三步,扶住船欄高聲宣道:“這裏,是鄱陽湖,當年太祖高皇帝曾在這裏,與陳友諒一決雌雄,激戰三十六天,大獲全勝,從而確定了天下的歸屬。如今,我們也將在這裏,與正德賊軍決一死戰,此戰得勝,我們將直取京師,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