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朕,準奏(第3/4頁)

關外又送回來幾條消息,基本上和吳傑帶回來的消息大同小異,看樣子由於火篩的及時插手,朵顏三衛尚沒有陷入極度危機,楊淩心中方才稍安。

關外大戰對於消息的傳遞,不利之處就在於朝廷的秘探只能從朵顏三衛的老營側面打聽消息,由於主戰場是在大草原上,此際分屬於各個勢力的部落對於外來人十分敏感,而且那裏沒有城池,沒有村落,遊牧部落總是不斷流動的,也無法固定的派人探察,或追隨於蒙古人的部落,並設置訊息傳遞點,所以消息總要滯後一步,楊淩也只能被動地等待。

今日,是楊淩嫁妹,正德娶妻之日,也是大明朝的皇帝最引人注目的一場婚禮。盡管不是娶皇後,排場也小的可憐,甚至連許多王侯公卿都沒有邀請參加,但是整個北京城都在打聽婚禮的一舉一動。

當今皇上披紅掛彩、扮成狀元郎騎著高頭大馬上門迎親,再用八擡大轎載了新娘回歸豹園,僅是這樣浪漫而大膽的行為,就足以震撼所有臣民了。

威國公府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府門外吹吹打打,鎖呐連天,楊淩知道新郎倌兒來了,忙和打扮的一身喜氣的幼娘和女眷們迎出門去。

八擡大轎、儀仗開道、花轎迎親,獅舞引門。完全按照民間成親的儀式,舞獅隊是由大內侍衛們扮的,轎夫、儀仗、鑼鼓鎖呐樂器手,統統都是大內錦衣衛的高手,真看不出這些舞刀弄劍的武林高手還都是多才多藝的。

正德騎在高頭大馬上,狀元帽上插花,大紅的官袍,胸前十字大紅花,馬頭上也系著紅綾的大花,映著他那張英俊的臉蛋兒,還真挺像個狀元郎。

苗逵從太行前線得到消息,忙把指揮權交給手下大將,於三天前匆匆趕回京來湊熱鬧,被正德皇帝欽點為新郎的男迎親使,喜得他合不攏嘴,這時也穿的一團光鮮,站在正德馬前。

正德笑吟吟地坐在馬上,兩側鎖呐朝天,吹的喜氣洋洋。身後是一頂八人擡的花轎,轎身紅幔翠蓋,上面繡著龍鳳呈祥的圖案,四角掛著絲穗。

轎子一共有五乘,是按照比較有勢力的大戶人家的排場。其中花轎三乘,由女迎親者、正德皇帝的妹子永淳公主乘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著。迎親回來時要由新娘坐主轎。另有二乘藍色轎子,由不會騎馬的男性主要親眷乘坐。

楊淩換了件紫綢的公子袍,和幼娘把臂迎出門來,見了正德皇帝忙含笑拱手,正德見狀急忙跳下馬來,走到二人面前長長一揖,輕聲笑道:“厚照見過兄長、嫂嫂。”

楊淩夫妻連忙一左一右將他攙起,然後迎進府去,外邊的鑼鼓、嗩呐、舞獅隊伍便更加喧囂起來,劉大棒槌青衣小帽,打扮的像個書僮,鞭炮橫七豎八掛了一身,挺胸腆肚的就像蘭搏似的出來了。後邊跟著二十多個精壯的大漢,人人連背帶抱的拿著無數的鞭炮,開始一邊驅散人群,一邊開始往地上擺鞭炮。

其實那些看熱鬧的百姓除了楊府的人,大部分都是西山上內廠的番子及其家眷扮的,真正的普通百姓全在河那邊沿著看熱鬧呢,根本不容許靠近過來。

楊淩夫妻都不甚明白那些繁瑣的俗禮,好在高老管家懂得,安排的有條不紊,每到一步,都有人上前及時提醒,他們只需按照提示一步步去做就是了,可是就這樣,也把他們忙的一頭大汗,直嘆吃不消。

一位皇帝、一位國公,今兒都乖乖地聽著一個老管家指揮,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到了唐一仙的閨房前,高管家小聲提醒道:“皇上,該念催妝詩了。”

正德一愣:“還要念詩麽?這個事先倒沒注意。”

不過這倒難不倒他,正德要做幾首詩還是輕而易舉的,他想了一下正要開口,高管家又趕緊道:“皇上,不能您念,得是你的男迎親使促駕。”

“我?”苗逵傻眼了,他興沖沖地趕回京來,什麽還都不知道呢,哪知道當個男迎親使還得念什麽詩啊,催妝詩?應該跟喜歌兒差不多吧。

苗逵自言自語,嘟囔了半天,把好不容易才趕到閨房前的正德皇帝急得抓耳撓腮。苗逵忽地醒過神來,眼見所有人的人都正在瞧著他,就連正德皇帝都瞪圓了兩眼,微弓著身子,好像恨不得一腳從他肚子裏踹出一句詩來,苗逵不由嚇了一跳,這要被皇上踹一腳,詩是出不來,怕是屎要出來了。

他這一急,忽地想起借來的那本《西廂記》,裏邊詩詞倒是不少,現在雖記不太全,不過東一句西一句照著樣子倒能拼出首詩來,這時也顧不得細思量了,便咳了一聲,板著一張馬臉,一本正經地念道:“龍鳳花燭照洞房,裏邊一對小鴛鴦,待到更深人靜後,不知哪個在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