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重返朝堂(第5/5頁)

劉六猛地一跺腳,恨聲道:“罷了,鳴金收兵,迅速南下!”

炮火隆隆中,單薄的銅鑼聲“當當當當”地響了起來,異常的刺耳。

※※※

楊淩在皇帝再三促請下終於又還朝了。

經過彈劾失敗,又被皇上指桑罵槐的一通責罵,反對改革的官員改弦易張,不再攻訐楊淩幹政,轉而積極支持起改革來。

他們支持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楊淩上朝的頭一天,便上書彈劾山東衍聖公利用權力兼並他人土地、逃稅漏稅、因一言頂撞,便擅自動用重刑責打朝廷命官,請求皇上嚴懲。

人人都知道,威國公楊淩回朝,是要同楊廷和一道主持改革及剿匪事宜的,這分明就是給他一個下馬威,不禁一齊向他望來。

楊淩早已令人持了皇帝密旨和自己親自寫就的兩封書信送往山東,密旨是給衍聖公的,密信則是寫給在山東撫民剿匪時結識交好的泰安退仕學政張多器和參將知四海的。張多器就是曾經從泰安突圍,跑到濟南尋死覓活的逼著學生呂布政使出兵的那位老爺子。

張多器詼諧幽默,為人豁達正直,絕非一介腐儒,在山東士林中頗有威望,楊淩在山東一個多月,與他頗為相熟,交情不錯,此人與衍聖公府也有些交情,楊淩想要利用衍聖公給改革加把力,便把腦筋動到了他的頭上。

如今衍聖公府的奏折還未呈到京裏來,張多器那裏也還沒有回信,不過喬四海那裏卻已通過軍驛傳回了急報,從他七扭八歪寫出的書信看,那位衍聖公已經被折騰的沒了脾氣,山東那邊肯定是沒問題了。

所以這些人出班彈劾衍聖公,楊淩只是冷冷一笑,立即出班奏道:“皇上,天下權宦爭相占土地,從朝廷今年清丈結果來看,我大明開國百多年來,納稅的田地從八百多萬頃下降到四百萬頃,其中僅河南一地就從一百四十多萬頃下降到四十萬頃。那麽多土地是變成了荒蕪的野地麽?非也,都被勛戚官宦、豪紳地主們兼並去了,他們不納稅賦,把應繳納朝廷的賦稅攤派到自耕農身上,使他們賦稅加倍,把自己的地假寄逃戶、絕戶名下,罪莫大蔫。現如今朝廷納稅土地是立國之初的一半,然後今年朝廷收上來的賦稅只少了一成,那四成哪裏來的?全是那些窮苦百姓勒緊了褲腰帶繳上來的。為田追租未足怪,盡將官田作民賣,富家得田民納租,年年舊租結新債,農民產去稅存,處境悲慘,這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不管何人處犯,都該嚴懲不貸。衍聖公是皇上的臣子、大明的子民,而且身為聖人後裔,更該謹身自好,以為表率。臣當對此事認真調查,如果確有非法之事,亦當予以懲戒。國法面前,一概平等,國法面前,一視同仁!”

這話說的擲地有聲、正氣凜然,算是當庭給大家一個答復:“不要心存幻想繼續觀望了,就算是衍聖公,若有不法事宜,朝廷一樣嚴懲不貸,你的臉面還大得過衍聖公去?”

刑部侍郎趙簡之咳嗽一聲,揚眉看了他一眼,忽地出班奏道:“皇上,臣這裏有一樁案子,臣不敢妄議,特呈報皇上,請皇上裁斷。”

正德皇帝見果然有人拿衍聖公做文章,聽楊淩的語氣,顯然是已經把衍聖公擺平了,回頭少不得讓這些人吃個啞巴虧,他正暗暗好笑,一聽又有本奏,便毫不在意地道:“愛卿有何本奏,盡管說來。”

趙簡之瞟了楊淩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皇上,有荊州法司轉來的案卷,狀告湖北荊州遼王殿下欺壓鄉裏、魚肉百姓、大肆貪占莊田,毆死數十名聽聞朝廷施行新政後前去索田的百姓,狂言鳳子龍孫,不必拘於新法。遼王殿下身份貴重,唯有呈於禦前,請皇上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