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奕戰如棋(第5/6頁)

城頭左右各放著兩個鐵撞木,木身鐵首,鐵首由六個鐵鋒組成,每個鐵鋒長一尺有余,就像六個大狼牙鐵釘,鐵撞木被官兵們拋擲了下去,鏗然砸中撞城車的棚頂,尖銳粗大的鐵釘刺破了棚頂,緊接著又是一個,砸在第一個鐵撞木上邊,撕裂的木孔、木縫更大了。

隨即燕尾炬扔了下來,火油潑了下來,撞城車頂一片火焰,就是車下也滲油起火,不能再起到遮蔽作用,負責撞城門的強盜丟下撞城車拼命地往回跑,盡管有已方人馬不斷發箭掩護,城頭官兵居高臨下不斷追射的利箭,還是把這些夢想做將軍的強盜一一釘死在了地上。

楊淩立在城樓上,見了這種類繁多,同軍中正規攻防器械相比,模樣似是而非但作用幾乎毫不遜色的自制攻城武器,不禁深有感觸。

他嘆了口氣,對伍漢超道:“我曾經聽人說過一句話:‘能犯罪的人即便不是天才,也決對沒有一個庸才,在某些方面,他們一定比普通人要強上許多’,此言不虛,響馬盜中是真有能人呐。”

宋小愛還是頭一回看到這麽多五花八門的攻城器具,瞪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看的正得趣兒,一聽楊淩的話,立即搶著贊同道:“嗯,大人說的是,響馬盜中有不少好木匠。”

※※※

“趙燧來了山西,許泰、江彬也銜尾追來。許泰已傳下朝廷諭令,山西地方軍政官員各自負責所轄領地,拒賊於外即可,不得領兵跨境追趕,以免為叛賊牽制,使其乘虛而入。”

青袍人坐在張寅對面,慢慢說道。他現在公開的身份是張寅軍中的參議,名叫江南雁。事實上他也確實是張寅,真實身份為彌勒教主李福達的參謀人員,是彌勒教大法師。

李福達哈哈一笑道:“不去管他,只要不來太原,由得趙瘋子去鬧,許泰有此將令,正合我意。山西東有太行,西有呂梁,南有中條、析城群山,東連於太行,西接於呂梁,可謂環晉皆山,叢山莽莽,溝壑縱橫,要在此剿匪,難如登天。說起來,還是山東那邊更有看頭。”

李福達興致勃勃地道:“想不到楊虎幹得有聲有色,竟然在山東創下這樣大的局面。唔……其中自然少不了咱們的人暗中協助的功勞,不過他能有現在的局面,其發展還是出乎我的預料,看來劉瑾、畢真在山東搜刮無度、太失民心,也幫了他的大忙。”

李福達微笑道:“伯顏可汗也是個妙人兒,上一次合作失敗,導致他處境艱難,韃靼部眼看就要分崩離析,我還擔心很難再和他合作,想不到這一次不用我出手,他就主動來幫忙了。有他在邊塞晃來晃去,朝廷不但不敢動用邊軍,就連京營也不敢輕易派出,這對楊虎在山東造反大為有利。只是伯顏的舉動有點古怪,既然孤注一擲傾巢而出了,這般小打小鬧有何用處?若是無功而返,人心盡散,唉!曾經不可一世的伯顏可汗……忒也可憐。”

江南雁道:“教主,伯顏現在的兵力,本來就難有大的動作,我看他也是走投無路,跑到邊境投機取利,企盼趁著大明內亂,尋找戰機,不過這一來,可幫了楊虎、劉六的大忙。我們這邊,本來的計劃中,是要利用楊虎造反,為寧王爭取時間。然而楊虎在短短時間內能聚起這麽多兵馬,可見朝廷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般強大,趁他禍亂山東,我們何不順應時勢、趁機起兵呢?何必一定要借助寧王這個廢物?”

李福達搖頭微笑道:“時機未至,大明一百多年的基業,不是那麽輕易可以撼動的。雖說現在百姓有許多不滿,可是在大部分人中,仍然承認它的正統地位,思亂者不多。

正德繼位後,朝中奸佞已漸次除去,表面看來它現在很薄弱,可是事實上江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仍然牢牢把持在朝廷手中,不容輕侮。

我們的力量主要在北方,楊虎能這麽快成勢,其實相當大的助力來自於我們的暗中支持,何妨讓他去打頭陣呢?成敗我們都沒損失。如果我們現在起兵,就等於和楊虎爭食,因為我們的勢力能控制的地盤,基本上就是楊虎縱橫往來無所顧忌的地方。我們起兵,不過是分楊虎之兵而已。

現在其他地方還很平靜,寧王羽翼未豐,還不是時候造反,現在要想辦法讓楊虎禍害的更大一些,鬧的天怒人怨,百姓失心,那時各地百姓、士紳、官僚們朝不保夕,必定集怨於朝廷。

各地藩王的自身利益受到了影響,也會對朝廷不滿,這樣的話,寧王起兵,以剿亂匪、清君側、亦或匡扶皇室的名義出兵北伐,可以爭取到足夠的民心,輕而易舉地把焦頭爛額的朝廷拿下。”

他籲了口氣道:“南雁,知道我為什麽一定要借用寧王來奪天下麽?屢屢的失敗,使我不得不慎重啊。咱們起兵,楊虎起兵,反對我們的是全天下,這股力量一旦崛起,非同小可,成功之望微乎其微。而寧王起兵靖難,不過是皇族內部之爭,其他藩王就會冷眼旁觀,許多封疆大吏也會袖手投機,成功的阻力便可以減到最低。而且一旦成功,我們就可以利用寧王這個傀儡,把京營和邊軍這兩支最龐大最精銳的力量掌握在手中、把正統掌握在我們手中。到那時候,無論關外是誰當家,我們都秘密聯系割地結盟,九邊數十萬精銳之師便可以解放出來,有這樣一支可以隨時南征討逆的無敵大軍,再打著做了皇帝的寧王名義削藩,或許根本用不到出兵,各地的藩王就會乖乖交出領地,回京當個閑散王爺,然後……呵呵,寧王也就沒有什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