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風滿京城(第6/7頁)

顧長亭出面,果然把他兒子保了出來,郝守備帶兒子上門致謝,那位公子長跪謝禮,顧長亭使人捧了那匣銀子還給郝守備,對他兒子笑道:“郝公子,這番你可識得顧大人了麽?”

郝家上下這才知道竟是顧長亭出面,指使那大盜誣攀郝公子,虧他還與郝守備以朋友相稱,竟因為好友之子,一個晚輩的一句話,就如此報復,小人做到這個分兒上,也算是曠古絕今了。

這兩個被害者,都是平素和他有來往,彼此關系還算友好的,而且也都有官職在身,尚且受他如此迫害,他在當地如何跋扈為惡由此可見一斑。至於他好人妻的毛病,在當地更是盡人皆知。

當地有一個著名的銀匠師傅,叫吳憂,祖傳的手藝,一雙妙手所制銀飾因為做工精奇,可比白銀原價提高十倍還未必可尋,豪紳巨富常去他那裏訂購首飾。有一次顧長亭也登門訂購銀飾,恰瞧見吳憂的妻子織焰為丈夫端茶飯出來。

顧長亭見了色迷迷地贊道:“你的夫人容貌或只七分俏麗,這雙眼睛卻是媚極,有此雙目,便是十二分的麗色了。”

吳憂聞言魂飛魄散,顧長亭一走便與妻子抱頭痛哭,但凡顧長亭看上的女人,他必定沾手,得償所願才肯甘心。自己一個地位卑微的銀匠,如何跟人家相鬥?

吳夫人倒也剛烈,就欲投井自殺,免得因為自己被害的家破人亡,受人汙辱,倒是店裏一個老師傅出了個好主意,讓她自己弄瞎了雙眼,對外卻說是不小心被石灰濺傷。

顧長亭還真惦記上人家老婆了,可他還沒來得及玩陰的動心眼,就聽說這女人眼睛瞎了,不覺十分遺憾,為此還特意賦詩一首“美人眸”,當眾誦給好友們聽,以表達心中的哀思。

此人罪惡雖多,卻善於揚名隱惡,加上他為人極是陰險,就連他的朋友也提心吊膽,根本不敢在外邊說他一句不是,名聲傳到京來,此人竟儼然成了一個道學聖人。

一樁樁罪過詳細確鑿,令人無可辯駁,顧長亭的惡名頃刻間傳遍京師,小人比惡人還招人嫌,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就連劉瑾派的人都唾罵不已,顧長亭被抓,還真是眾望所歸。

此人其實和劉瑾還真沒什麽瓜葛,但他和湖北鎮守太監程楓相交莫逆,程楓為他做了許多事,他作為巡察禦使,也為程楓隱瞞了許多橫行不法的罪行,瞞而不報,為虎作倀。

楊淩治他的罪,只是先落實他的罪名,把這個人證掌握在自己手中,真實的目的,自然是通過這個知情人,牽出鎮守太監程楓,從程楓,再把線索指向劉瑾。

※※※

隨著都察院、翰林院、六科、十三道禦使不斷有人落馬,劉瑾坐不住了。這都是趁著楊淩巡視大江南北的這段日子,辛辛苦苦費盡心機在科道中安插的耳目喉舌啊!

有他們在那兒搗亂,李東陽和楊廷和才沒了皮調,根本沒有辦法利用科道對皇帝施加影響,任由自己一家獨大,現在楊淩搞政壇大屠殺,排著隊的往下砍人呐,自己的絕對優勢豈可就此消失殆盡?

劉瑾手下,全是整人專家,可是楊淩領著一幫子少爺,愣沒一個在朝為官的,簡直沒有破綻可攻,你參他什麽呀?禍害完了科道人家拍拍屁股就走,你能拿人家怎麽辦?

政績?他不是朝官,談什麽政績。瀆職?現在楊淩幹的熱火朝天,大明一共不到三百個監察官員,放在地方的一半,留在京裏的一半,京裏這一半,快讓楊淩幹掉一半了,你能說人家幹的不好?

劉瑾愁的把下巴揉呀揉的,都快揉吐嚕皮了,盧大才子從工地上風塵仆仆地趕來了,盧士傑來了就給老鄉出了個主意:“馬上還手,抄家夥上,他整人,咱也整人。科道裏不是還剩下幾個咱們的人嗎?錦衣衛、東廠不是也有些人被公公您招攬過來了嗎?讓東廠搜集科道官們的過失,然後讓咱們的人具折上奏,彈劾告狀,把水攪渾。”

張彩雙眼一亮,說道:“妙計,盧公子這是以火滅火呀。”

劉瑾眨巴眨巴眼,問道:“什麽意思?”

張彩笑道:“盧公子的意思是,找清流的毛病,然後彈劾告狀,讓整個科道陷於癱瘓,到那時一些有遠見的官員就會擔心局勢失控、查考已經變成一場大亂,再查下去就會兩敗俱傷,整個科道完全受到破壞,他們就會上折請皇上停止查考。”

張文冕看著盧士傑自矜的笑意,緩緩道:“恐怕……還不止吧?”

“當然不止,”盧士傑微微笑道:“做天子的,關心的是天下,追求的是太平,而不是疾惡如仇的快意。想有所作為的皇帝,都希望變法、改革,可是如果變革已經到了影響他的江山穩固的地步,那天子就寧可殺掉自己一直支持的那個人,那個替他變法改革的人來穩定江山、平息民怨、平衡政局。這種事,自古有之,懲貪亦如是。皇上倒不會殺了楊淩,但是如果都察院、翰林院、六科十三道全都陷入混戰之中,皇上就得息事寧人,放棄查抄,以求政局穩定。隨後,公公您就可以具折上奏,彈劾楊淩考察中營私舞弊,專橫跋扈,把他的氣焰打下去,這一次若敗了,他一個不涉政的在野國公,勢必軍心潰散,從此難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