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第5/6頁)

韓丙火上澆油道:“公公,我看這華鈺一定是收受了那些富戶的好處了,有這個人撐腰,固安的富紳們就敢和咱們的稅吏對著幹,這人礙手礙腳的,兄弟們收不上錢來啊,公公方才怎麽不對樊大人說呢。”

張忠冷笑一聲道:“說了又怎麽樣?那是固安推官,職位雖比樊陌離低,可是姓樊的也罷不了他的官。走,去固安,咱家親自會會這個華鈺,看看是他的骨頭硬,還是咱們的鞭子狠!”

※※※

張茂府上,賓主盡歡。

張茂公開的身份也是個大地主、大豪紳,他的表弟與楊淩是故交,張茂聽說後心中大喜,對他來說,楊淩是京中翻雲覆雨的大人物,能有緣結識,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借由表弟的關系,今日隆重設宴,款待楊淩。

楊淩為了拖延在霸州停留的時間,放下架子有宴必赴。今日是江彬的約請,楊淩正在知州衙門拿著兩串黯家號稱每串一百零八粒珍珠串成的大項鏈正逐粒的檢查、清點,一聽有請擡屁股就走,樊陌離一見正是得其所哉,於是抽空兒趕去張忠那裏訴苦。

張茂毫無鄉紳地主的腐氣,為人豪爽大方,楊淩看他倒還順眼。言談之間才知道,原來張茂祖上並非漢人,而是昔年永樂年間遷居內地的朵顏三衛後人,當初曾有大批朵顏三衛後人被安置在霸州,張茂祖上改了漢姓,在此居住下來,歷百年創下了這份基業。

江彬沾沾自喜地向表兄吹噓了一番昔日和楊淩同在雞鳴驛時的關系,那時楊淩還是知縣衙門一個師爺,在雞鳴驛一戰中根本談不上什麽功績,可是在江彬嘴裏說出來,倒似楊淩生來就是有勇有謀的大將,雞鳴驛一戰若非楊淩,便早已被蕩為了平地一樣。

楊淩聽著好笑,張茂倒沒懷疑,楊淩在大同、在江南、在滿剌加乃至四川的表現有勇有謀,誰會想到他在雞鳴驛時還是只小小菜鳥。聽了江彬的介紹,張茂大表欽佩,連忙捧杯向楊淩敬酒。

三人笑飲幾杯,江彬趁隙問道:“國公,我去知州衙門相請時,見有朝中太監出去,可是朝裏下了什麽旨意?莫非是處置勝芳鎮亂民稱帝的事?”

楊淩其實昨夜已收到正德秘旨。正德皇帝見楊淩鬼鬼祟祟地通過唐一仙給他呈上秘旨,又要討密旨將令要微服辦案,一時玩心大起,立即躍躍欲試地要趕來霸州和他匯合,一塊兒懲貪官、抓響馬。

只是當初三大學士的利嘴他不在乎,唐一仙那張嘴他可吃不消,主意剛說出來,迎面便是一聲獅子吼,吼得正德失魂落魄,乖乖打消了出京胡鬧的主意,給楊淩復了道旨意,令他節制霸州官吏、兵馬,全權負責相關事宜。

他的旨意上也提及了對愚民稱帝的處理。正德年紀小,可不像弘治那般看得開,在他看來,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不管國家大小,是否兒戲,擅稱皇帝,那就是取死之道,如果大明容許一個稱過皇帝的人安然無恙地活著,那不是鼓勵其他人造反麽?

所以正德給楊淩的旨意中說,擅稱皇帝的趙萬興必須處死,至於左右丞相、六部尚書和大將軍,一體發配。其余人等及弱質女子,皇上宏恩,不予追究。今天早上去知州衙門清點查抄之物,恰好處置此事的明旨下達到知州衙門,楊淩又聽了一遍,此刻自不必隱瞞。

楊淩頷首道:“不錯。這些愚民,雖然可笑卻也可憐。當今皇上仁厚,下旨赦免了那些附從的無知之輩,不過對擅稱皇帝的主囚趙萬興,為警戒世人,可就……”

楊淩搖了搖頭,江彬才不在乎那些傻瓜死活,他在意的只是王滿堂一人而已,江彬不由緊張地道:“這麽說,首犯終究是不可赦免的,那位稱了皇後的王姑娘,也會被殺頭嗎?”

楊淩道:“這倒不會,一個女子能作得什麽亂?皇上下旨,首惡必除,附從封賞二品官以上者,發配哈密衛,余者及女子免罪。”

楊淩說到這兒,蹙了蹙眉,疑惑地道:“要說奇怪,我只是奇怪為什麽不是發配遼東,而是發配哈密衛,皇上怎麽會想起那個地方?好生奇怪。”

這兩年的案犯一般都按楊淩的倡議發往遼東去了,根本沒有罪囚發往西域。而且哈密衛現在並不在大明手中。哈密衛初設於永樂四年,成化九年,吐魯番搶占哈密衛,又過九年,大明重新奪回哈密衛。

從此,大明和吐魯番就在哈密展開了拉鋸戰,弘治元年,吐魯番再奪哈密衛,弘治四年,大明收復失地;弘治六年,吐魯番三占哈密衛,弘治八年再收哈密衛,旋即失守。弘治十年,又收復哈密衛,但是到了弘治十八年,趁弘治駕崩,韃靼鐵騎襲擾九邊,吐魯番出兵又一次奪取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