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凈土不靜(第6/7頁)

安文濤聽說是自己的部下先惹出事來,不由狠狠地瞪了伍文定一眼,要不是楊淩站在檐下一副等他同行的模樣,他就要沖進去訓斥一番了。

眼見眾人離開,伍文定橫了宋小愛一眼,又看看兒子,怒哼一聲,拂袖而去。伍漢超“噯”了一聲,又訕訕地縮回手來,對宋小愛尷尬地笑道:“小愛,我爹就這脾氣,風是風,雨是雨,可是過去了就過去了,從不記仇的,回頭我再勸勸他老人家。我爹最聽我娘的話,等回家時,我讓我娘……”

宋小愛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白眼,噶蹦脆地道:“我知道,你爹最聽你娘的話,你最聽你爹的話,哼!”

宋小愛也就是今天為了伍漢超,放在以前哪受過旁人的氣,說完她一轉身,也氣鼓鼓地走了。伍漢超怔怔半晌,長長嘆了口氣,他退了兩步,坐在楊淩剛剛坐過的椅子上,想了想,一拍大腿,又是一聲長嘆:“做人……難呐!”

※※※

蜀王聽了楊淩和安文濤的回復,皺眉道:“這個伍文定,聽說為官清廉、不畏強權,但是性格暴烈,是個強項令般的人物,昔年和徐國公就曾在公堂上吵得不可開交,看來還真是不假。不過此人也太沉不住氣了,要教訓兒子,不會回家去說,當著成都府文武官員,鬧出這般大笑話來。”

楊淩賠笑道:“說起來是本侯屬下的不是,父親打兒子,讓他打兩巴掌也就是了,仗著輕功出色,在房頂上跳來跳去,這才引起侍衛們誤會。驚擾王爺,是本侯之過,請王爺恕罪。”

蜀王擺擺手道:“不關你的事,呵呵,你放心,孤王還不會對這樣的事大動幹戈的,只是本王寄住青羊宮,已經給觀裏造成諸多不便,再有人鬧事,可就有些過意不去了。槿兒,回頭備份禮物,向觀主致歉。”

朱讓槿忙恭應了一聲。楊淩目光異彩一閃:“不知這蜀王是否真的有反意,如果是我猜測有誤,那麽這蜀王雖然囿於時代,觀念陳腐,但是品德上倒不失為一個仁厚愛民、飭守禮法的好藩王。”

經過這一番攪和,兩人之間方才言語激起的沖突無形間也化解了。

楊淩欠身笑道:“方才王爺所慮,其實也是朝中一些穩慎的大臣們的看法。但是本侯以為,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舊制舊法不可行,則應適時、適事、適地、適人而變,諸事因時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因此本侯曾向皇上建議,這些政策只是定地、定向,先試行看其效果。凡事總要容人去嘗試嘛,就像本侯引進的西洋莊稼,那種子未曾撒下時,也曾有人質疑、反對,到底管不管用,等秋後有了收成就知道了。沒有把握之前,本侯也是只找了幾個地方試種,豈敢冒失拿來,便舉國齊種,拿兆億百姓的生命開玩笑?如今這政策王爺質疑沒有關系,王爺和本侯行徑殊途而目的同歸嘛,到底合不合適,管不管用,咱們讓事實說話。看一年不成咱就看三年,三年不成咱就看十年,如果在一些地區對稅賦、吏治、軍事、民政、通商進行改革,不但沒有造成民風奢糜、人心離散、道德敗壞,反而使得吏治清明、百姓安樂、富國強兵,那麽……”

“好!本王今日當著巴蜀文武官員的面與你誓約:如果你的政略與國與民並無好處,就請威武侯盡早收手,彌補過失。若是本王目光短淺,見識不明,你的政略確實利國利國,本王便如今日派遣管家赴陜西購新糧種一樣,必在諸藩王之中第一個擁戴支持!”

楊淩欣然道:“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本侯與王爺一言為定。”

蜀王點點頭,仰躺回榻上道:“今日與威武侯相見,算是這些日子說話最多的一天了,呵呵,現在有些乏了。威武侯來探望本王,本王抱病在身,不能起迎款待,實在有些失禮了,就讓我兒讓槿代父接迎,陪侯爺飲上幾杯水酒,以示謝意如何?”

楊淩笑道:“固所願,不敢請耳。本侯早聽說王爺教子有方,王子博學多才,儒雅大方,是蜀中之俊才,今日有幸結識,亦是一樁幸事。”說著他與朱讓槿相視而笑。

楊淩剛剛起身,正欲向蜀王道別,外邊騷動又起,有人大呼“抓刺客”,隨後那隊甲士急急忙忙又沖進了來。蜀王這回是真的怒了,他也不要人扶,呼地一下坐了起來,捶榻大呼道:“混賬!就算他是強項令再生,本王今日也要砍了他的腦袋,三番五次,如此不識大體,枉讀了聖賢書,真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朱讓槿慌忙扶住他道:“父王息怒,父王息怒,身體要緊!”

蜀王一把推開他,指著門口喝道:“去,把那個混賬伍文定給孤王抓起來,嚴辦,一定要嚴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