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遙相出招(第4/5頁)

蘇端媽末趕到福建時,楊淩也趕回迎接,然後陪同兩位護送欽差一同趕往滿刺加。

“威武大將軍”航行在波濤萬頃的海面上,卸下了裝甲的將軍號航速更快,在海面上犁開一道巨大的浪痕。

楊淩站在戰艦第三層的甲板上,扶著船舷靜靜地聽著劉宇向他述說著京中的情形:“大人不在京裏,如今劉瑾已能左右朝中大多數政務,新任吏部尚書張彩是劉瑾一手提拔的,已經死心塌地的跟著他走了,吏部掌握在他手中,投靠過去的官員也就更多,就連李東陽、楊廷和現在也不太表示意見了。”

楊淩笑笑道:“他們是在一次次失敗後變精明了,沒有把握不肯輕易出手而已。別看他們現在和劉瑾虛與委蛇,那是在等待機會,這些老臣或許政見上有些愚腐,但是為人風骨,不會輕易改變的。”

劉宇恭敬地道:“是!大人遠見卓識,令人嘆服。大人雖遠離京師,但是聖眷猶隆。韓文等人借籌建水師講武堂一事攻籲大人,本來他們料定劉瑾一定也會響應,想借滿朝文武眾口一詞的壓力,迫使皇上解除您的軍職,可是劉瑾卻不敢得罪您,反而幫著你駁斥韓文,令他們碰了一鼻子灰。”

“哦?”楊淩雖然不在京中,可是他並沒有放松對京師的注意,京師有什麽大事小情內廠番子都會及時送達,這件事他已經知道了。

不過他想看看這些京官對劉瑾所作所為的看法,也想知道劉宇對自己會不會有所隱瞞,便不動聲色地道:“他還有些什麽舉動,說來給我聽聽。”

劉宇道:“大人不在京裏,劉瑾撈權撈的厲害,大人將司稅監移交內廷和戶部共管,這兩個衙門為了稅賦齷齪日生,劉瑾借著戶部員外郎貪汙一事,扳倒了韓文,現在韓文已告老還鄉。不過李東陽和楊廷和竭力保舉老臣許進繼任戶部尚書,劉瑾沒能把自己的人安插進去,稅賦權還是兩家分制。劉瑾沒有辦法,只好拉攏各地鎮守太監,他現在利用朝廷稅賦不足、財政極度困難的情形,說動皇上讓各地鎮守太監加大權柄,以便加強稅收力度。現在各地鎮守太監和總督、巡撫職權相當,可以審查任何行政和律法事務,可以監督官員,權勢熏天了。”

楊淩皺著眉點了點頭,大明財政困難原因極多,這一點就是他也沒有辦法改變,唯有寄望引進糧種、互市、開海等事宜產生效益,可是這些事務真正見效,最快也得一兩年時間,相對於眼前的困境,也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

可是朝廷機構臃腫,全國有三十位親王,兩百一十五位郡王和將軍,兩百七百位中尉,兩萬余文官,十萬名武官,七百七十二衛官兵,還有考中功名白吃俸祿的四萬生員,每年光是共支祿俸錢糧約數千萬。

再加上稅賦不合理,貪官汙吏眾多,開海設衙、建造軍艦裝備水師,南北的戰事等等,所耗更多。而去年天下夏秋稅糧,大約兩千六百萬石,出多入少,故此王府久缺祿米,衛所久缺月糧,各邊缺軍晌,各省缺俸廩的情況很嚴重。這些問題,除非他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否則想在須臾之間解決,那真是神話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肚子再餓,可這火候也得慢慢的掌握著,不能把菜燒糊了呀。”楊淩嘆息一聲,重重地點了點頭。

真正令他失望的,是通過其他渠道得來的另一條消息:籌建海事講武堂果然沒有通過允準。舊秩序要打破,真的是太難了!

看著一望無垠的大海,楊淩心中忽地湧起一陣沖動:大帝國延續數千年,它的文明和秩序已經自成體系,無論要做什麽改動,都要在破壞舊的同時來建造新的,所以就算是站在權力架構頂尖上的皇帝,也要小心翼翼。

可是如果是一小塊地方呢?一塊落後的蠻荒的地方呢?那就像是一張白紙,可以隨意塗抹。比如滿剌加這彈丸之地,如果這裏要建學校、辦工廠,改革取仕制度,還不是輕而易舉?因為這裏原本也不存在什麽,自然也不存在破壞舊的,不會觸及大批舊有利益的獲得者。

天馬行空的離奇想法只是一閃念間,剪空而過的海鷗一聲鳴叫,喚回了楊淩飛翔的心靈,他收懾了心神道:“繼續說下去。”

劉宇道:“最重要的是,現在劉瑾利用各地鎮守太監參政之後,開始名正言順地要求所有重要公文都要先呈給他,經他認可後才可發給各部和內閣,群臣的奏章也要先寫紅貼給他,然後再上白貼給通政司……”

劉宇停了停,壓低嗓音道:“有人說,現在天下只知有劉太監而不知有皇帝了。”

楊淩嘴角牽了牽,不露痕跡地笑了:“快了,劉瑾的命運已經快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