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信口雌黃(第2/5頁)

焦芳立即伏地大呼道:“皇上英明,臣等願輔佐陛下,開疆拓土,讓大明江山海靖河清、江山一統,萬古不移!”

下邊武官齊聲應和,但文官群中應者廖廖,正德先是一怔,臉上笑容漸漸斂去,頰上慢慢浮起兩團暈紅,也不知是方才那一杯烈酒酒氣上湧,還是由於憤怒。

楊淩注意到正德扶案的雙手在微微顫抖,立即揚聲道:“皇上一路車馬勞頓,還請早些還宮休息。”

正德擡頭瞧了他一眼,只見楊淩向他微微搖頭,他也知道此時不宜動怒,壓了壓心頭火氣,正要下旨回宮,翰林學士中忽有人道:“臣等欣喜不勝,恭迎皇上平安回宮,非為天子親臨險地,乃為大明江山社稷因此得安矣。皇上微服出宮,以天子之身臨於險地,以大明天朝之威折節下交於區區兀良哈,許以重利,實無可炫耀。試問伯顏可汗以區區六萬之眾突破長城,兵圍白登山,而後從容離去,以我大明堅城利炮、十二萬大軍,殲敵不過百余,何來韃靼狼狽逃竄之說?”

“什麽?”不獨正德,便是楊淩等隨駕回朝的張永、苗逵等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殲敵不過百?這數字是怎麽統計出來的?”

正德的小臉都氣白了,他指著那人,手指哆嗦,都快氣暈了過去,半晌才迸出一句道:“你……你信口雌黃,朕的邊軍殲敵過萬,何來殺敵不過百之說?”

禦使台眾官中立即冒起一人,昂然道:“皇上無論行於何處,當有隨侍官員記錄一切言行,皇上若大軍征伐,當有書記官隨行,記錄一切戰果,自來邊軍冒功領賞者眾,如今沒有起居注官隨行、沒有兵部書記官隨行,殲敵過萬,證據何在?皇上莫要受了邊軍蒙蔽。”

正德年紀小受不得激,一時血貫瞳仁,他怒不可遏正要將那人喝罵下去,又一個官員起身道:“韃靼人出入大明,如入無人之境,臣聞是內有奸佞配合,軍中潰爛一至於斯,應當嚴懲不貸!”

“皇上,臣聞伯顏返回大漠,正與朵顏三衛議親結盟,彼此往來頻繁,兀良哈向來首鼠兩端、不可信任,以誠示之、以恩惠之,不如堅壁清野、不予互市以嚴懲,使之知我大明天威,獻策結盟者喪權辱國,陷皇上於不義、辱天朝之國威,應當嚴懲!”

“皇上,臣於邸報中得知,瓦剌亦向韃靼贈糧,可見血濃與水,蒙古各部同氣連枝,雖然內部不和,但一遇外力必然團結……”

“皇上此次遠離京師,鬧得天下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大同遇險更是可慮,常言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臣聞皇上還欲再次起兵,親自掛帥,實不可取,‘土木堡’之變前車之轍,不可不防……”

“皇上既知做一個文治武功的聖君不易,就該體恤民情,朝中築山陵、修長城已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韃靼蠻人不過是疥癬之疾,沿邊征擄所圖不過些許財物,動用大軍征伐所費何止十倍於韃靼所造成的損失?聖人曰垂拱而治,皇上應該……”

“皇上,臣聽說皇上一路行來,驚動地方、夜宿民宅、儀仗之中多有美貌女子出入,實在有損聖德,民間謠言四起,皆謂天子巡幸大同,是為征求美色,是故民怨沸騰……”

眼見下邊此起彼盡是大放厥詞的臣子,正德氣的怒發沖寇,頭發幾乎要一根根地豎了起來,就算進諫的話有理,也休想他聽得進一句了。

李東陽早知朝中文官對皇上輕率出宮十分不滿,但是劉健、謝遷請辭後,唯有他留在朝中,一些激進的官員對他大為不滿,認為他戀棧不去是貪戀權貴,李東陽處於這樣尷尬的境地,實不宜對清流過於打壓,是以雖見皇上臉色越來越差,卻不便出言壓制百官,所以悄悄向楊廷和遞了個眼色。

楊廷和心中也認為皇帝就應該在京師號令天下,此次皇上輕率出京,他們三大學士承受著來自後宮、外廷的諸般壓力,還要應對民間謠言、平復民心,戒備各地藩王動靜,可謂忙的焦頭爛額。

再者他與兩位大學士一路追趕皇上,楊淩使人斷了他的馬腿,大同之行再次被楊淩阻回,楊廷和到底比李東陽年輕些,胸襟氣度及不上他,心中多少有些耿介。

他也聽出那些執拗的官員所說的事情大多是強詞奪理、牽強附會,但是以那些人的學問,又何嘗不明白皇上此行的確大有斬獲?

只不過在他們心中皇帝離開京城巡弋於邊疆,害處遠甚功績,而且文官心中還擔心小皇帝年輕氣盛,從此窮兵牘武、武將把持大權不可控制,故此竭力打壓,這也暗合楊廷和的意見,因此雖見他極是尊敬的李大學士示意,楊廷和故作未見。

武將中一些將領對這些引經據典的文官不滿起來,開始據理力爭,只是那些文人一張嘴就滔滔不絕,滿口都是之乎者也,這些武將大多聽得瞠目結舌,在聲勢上當然難以壓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