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有所思(第6/6頁)

楊虎忍著氣向前走,想起馮福至的話,也不由暗暗心驚,自己山寨的兄弟那是沒話說,一定信得過的,可是這兩年招兵買馬、擴張甚速,收服的各處山寨很有一些是被他的武力所懾服,或迷於他真命天子的傳言,如果這消息傳出去……

如果暗囑這幾個兄弟隱瞞此事,那不是擺明了騙人,擺明了連自己也懷疑自己的命相了麽?綠林道上誰不知道大哥楊虎,是光明磊落的一條漢子,這話如何對他們說的出口?

楊虎一邊走,一邊暗暗琢磨著解決的辦法,走著走著,一個邪惡的念頭忽地掠過他的心頭,讓楊虎自己也暗暗一驚,他連忙擡起頭來,連想也不敢再去想。

※※※

一大早,楊淩和張永帶著兩百親隨趕去代王府拜見,正德混在侍衛中怡然自得,以往去哪兒他都是正角,眾星捧月的言行舉止都要注意些帝王風範,如今一身輕松,望著路旁低矮的房屋,閑散經過的士卒,和趁著大年挑擔推車街頭叫賣的小販,顯得異常新奇。

縱是堂堂的九五至尊、天下共主,混在這些侍衛中,看來也就是一個尋常的侍衛,從外邊看過去,掃上一圈也未必有人能夠看出他有何不同。

代王府坐落在東大街上,座北向南,共辟有四門:東曰東華門、西曰西華門、北曰後宰門、南曰端禮門。端禮門為王府的正門,王府四周圍有土夯磚砌的高大圍墻,使它成為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獨立大院,老百姓都稱之為“皇城”。

端禮門前一道十余丈長高近三丈的巨大照壁,用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的琉璃拼砌出一座富麗堂皇的照壁,須彌座上平托九條琉璃壁龍。

壁身下部是青綠色的洶湧波濤,上部是藍色的雲霧和黃色流雲。巨龍之間以雲霧、流雲、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聯,五彩斑斕,蔚然壯觀。

這九龍壁比京城皇宮的照壁還要大得多,皇十三子朱桂和燕王朱棣是同母所生,彼此關系在皇子中近了許多,兩人的王妃又都是徐達的女兒,關系更形親密,昔年建文帝削藩,先拿代王下手,把他囚禁了起來,燕王造反成功,才把他救出來。

後來刁蠻的代王妃進京見了京中照壁,回來後非要代王修一座比京城更大的,代王怕老婆,忙不叠應了,結果就出現了這座九龍壁。

楊淩和張永遞上拜貼,不一會兒王府總管帶著兩個小太監從裏邊迎出來,楊淩和張永忙下了馬,王府總管滿面春風地笑道:“王爺聽說兩位欽差大人到了,甚是喜歡,著奴婢前來相迎,兩位大人,請吧。”

楊淩和張永忙含笑應了,各帶了八名侍衛在代王府總管的陪同下步入王府。過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向西一拐來到銀安殿上,這是王府主殿。

地上的水磨青磚,一塊塊方方整整,磨磚對縫,平整如鏡。代王身著蟒龍袍笑吟吟地迎了下來,代王五十多歲,白面微須,矮矮胖胖的,但瞧起來人卻和氣的很。

雖說二人是欽差,但代王是皇族,原本不必這麽客氣,但這兩人是皇帝身邊最寵信的大臣,這一代的代王為人低調,可不願惹惱了他們。

大同雖因嚴冬和戰爭顯得蕭條許多,代王府裏卻是另一番景象,一殿一廳,一磚一柱,一花一木,皆具匠心,銀安殿上朱漆粉堊,雕梁畫棟,真是金碧輝煌,豪華尊貴之極。

二人是欽差,王爺先以臣禮叩拜,向皇上問安,二人昂然直立,代正德受了禮,然後再向代王叩拜,雙方好一通客套,這才分賓主落座。

寒暄良久,代王問道:“皇上請兩位大人赴大同勞軍,並巡視邊關戰事,不知二位何時召楊一清回城啊?”

楊淩欠身答道:“回王爺,下官聽說前方戰事甚急,楊總制身為主帥,不可貿然離開戰場,所以我想明日和張公公同去鎮羌堡看望楊大人,並視察那裏的防務。”

代王呵呵笑著,兩只眼睛眯成了縫兒,不斷點頭道:“甚好,甚好,今年韃子重兵雲集,本王著實擔心的很呐,幸虧皇上派了楊一清這員幹將,仗打的有聲有色,是該犒賞的。”

他舉起茶盞,輕輕啜了口茶,微笑道:“雖逢戰事,可是本王要納側妃,皇上已經允了,這事兒就不能耽擱了,五日後本王納側妃過門兒,兩位欽差大人到時一定要來王府飲杯水酒呀。”

王爺若納個尋常妾室,無須稟明皇帝,可是側妃也是王妃,必須要請旨要皇帝頒下詔令聖旨,戴入皇室宗族譜錄才行。這位王爺年約五旬,還大動幹戈納個有身份的妃子過門,看來是愛極了那位姑娘了。

楊淩和張永見他端茶,已經站起身來,聽了這話不禁相視一笑,齊齊俯身道:“原來王爺有大喜事,恭喜恭喜,五日後,下官一定來王府相賀。王爺事務繁忙,下官二人不敢多有打擾,就此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