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嚴陣以待

楊淩指著蕃茄秧,正在比劃著果實的形狀、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它的顏色、味道,引得雪裏梅、玉堂春兩個小妮子饞涎欲滴,韓幼娘、崔鶯兒等人也聽得津津有味。

楊虎唇邊飛快閃過的一絲獰笑和眼中的殺意,沒有瞞過站在邊上,狀似悠閑地把玩著幾片蕃薯秧的成綺韻,她不著痕跡地靠近楊淩笑道:“大人,夫人有孕在身,這裏氣悶得很,咱們還是回去吧。”

楊淩說道:“啊,一時說的興奮,我倒忘記了,呵呵,走吧,咱們上去。”他體貼地挽住幼娘,一邊向外走一邊道:“楊兄和夫人既是馬幫首領,走南闖北的一定還有機會再來京城,等明年秋天你們再來京師,就可以看到堆成山的蕃薯、馬鈴薯、看到金燦燦的玉米穗子,等到後年,這些東西就可以在大明處處種植。百姓苦啊,不過這麽大的大明天下,幾千萬黎民百姓,想要豐衣足食換了任何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這些作物比原來高產數倍,可以使許多百姓免於饑餓。”

他想起內廠利用車馬行已在天下各地廣造聲勢,散布消息說朝廷有意解除海禁,準許百姓對外通商,看楊福夫妻有能力購糧賑災,他的馬幫勢力必定不小,也是一個可以爭取攏絡的人,便道:“楊兄的馬幫專門幫大商人運送鹽糧貨物吧?現在有些大臣正準備向朝廷建議解除海禁、靖清海疆,到那時海外通商,大明各地的貨物運輸必定更為繁盛,楊兄的生意也可以財源滾滾了。”

楊虎聽了心中殺意更盛,不過他當然不會蠢的現在動手,楊虎一邊虛應其事地笑答著,一邊暗暗打量這暖窖環境。伍漢超在一旁說道:“原來此事不是空穴來風,小可下山後就不斷聽到各地傳揚著這個消息,看來大明禁海百余年,終於要開放海疆了。”

幾人拾階而上,伍漢超又道:“大人身在朝廷,消息自然比我等靈通的多,不過聽大人口氣,有意進諫朝廷開放海疆的大人們,可是想一舉解除海禁,處處開設通商口岸?”

楊淩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問道:“若是反對者不眾,自然要一勞永逸,那樣不好麽?伍兄有何高見?”

伍漢超想了想道:“小可愚見,欲速則不達。如今海匪猶在猖獗,開放海禁,先要鏟除海盜,可是就是那些占山為王的山賊,想要剿除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何況在無邊無垠的大海上?而且大明水師也不擅海戰,總得練出一支精兵方可,這可不能一躇而就。況且大明如今只有一處口岸接待朝貢的各國使臣,如果沿海一夜之間盡皆開放,各處市舶司匆匆設立,沒有懂得海治的幹吏能員,沒有成例的規矩律條,一見有利可圖,各地的豪紳士族必定紛紛插手,吏治一旦敗壞,百姓受苦,外商避逸,再好的國策也成了害民的酷法。小可以為,治大國如烹小鮮,縱是有利於民的事,若是這火候急了,好好的一盤菜也要燒焦了,倒不如先開放三兩處口岸,這樣朝廷也利於監管,同時掃蕩海上群盜。待到海匪不能大股為害時,朝廷也有了海市通商的經驗,又有當地稅司和百姓獲益的事實,各地必定全力響應,那時便可一鼓作氣,全面解禁。”

他說完了見楊淩停住腳步,瞧著他怔怔發愣,不覺也停下了步子,訕然道:“小可……小可蠢見,一時心有所思便說出來了,言語頗為幼稚,讓大人見笑了。”

楊淩欣然搖頭道:“不然不然,伍兄遊歷天下,行萬裏路勝讀萬卷書,這番話甚有見地,令楊某欽佩不已。令尊大人是朝廷官員,伍兄學得一身文武藝,想來也不願埋沒於草莽之間吧?不知可願留在京師為朝廷效力?”

伍漢超一聽喜形於色,連忙應道:“小可遊歷天下,也是想增長閱歷,有朝一日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大人若覺得小可還堪造就,漢超自願追附驥尾。”

要知道明朝重文不重武,直至天順八年才頒布《武舉法》可是當年報名參加武舉科考的竟連一個也沒有。成化四年第二次武舉科考,也只取中兩人。

弘治皇帝擅於文治,卻疏於武功,因見武備松馳,於弘治十七年將武舉循八股科考例,正式定為三年一考,不過弘治十七年取中四十名武進士,其中只有一個許泰短短兩年時間高升至參將,其他的大多不受重用。

明年是正德元年,伍漢超本想通過武舉大會謀個官職,如果楊淩肯賞識重用他,那自然是條捷徑。楊淩見他應允,心中也甚是高興,一行人出了暖窖,楊虎暗暗記下楊府院落地形,然後便向楊淩致謝告辭。

楊淩和幼娘將楊虎夫妻送出大門,正想拉著伍漢超去書房好好聊聊,卻見成綺韻站在眾人後邊向他使個眼色,嘴角歪了歪。楊淩一怔,不動聲色地向伍漢超笑道:“伍兄好好休息吧,楊某約了內廠幾位同僚明日過府赴宴,到時請伍兄出席,向他們引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