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錢塘大戰(第6/6頁)

不過楊淩意外的是,從這人口中聽到了有關更多日本國內的情形,幕府日漸衰微,已經控制不住各地大名,而各地的大名、武士首領對於同大明貿易,以此壯大自己的實力十分渴望。

其中有些勢力有秘密通道從大明走私,所以也是反對倭寇橫行以免影響他們生意的。而且這些官方組織的走私團隊不但同大明沿海的商人暗中交易,而且同呂宋、南洋已經探出一條海路貿易線。這些情報目前暫時用不上,但是以後未必沒有用,楊淩都暗暗記在心上。

更叫他意外的是,日本的通用貨幣竟然是大明的銅錢,日本曾嘗試自己制造貨幣,但是他們制造的銅錢質量極差,用不了多久就磨損斷裂,成為一堆破銅爛鐵,所以只能將大明的貨幣作為日本國的通用貨幣。

足利家族不再對明稱臣後,兩國斷絕了貿易,日本急需大量銅錢,卻沒有辦法取得,而一個國家沒有貨幣,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情形,所以官方只能走私甚至充當海盜。

楊淩聽了愣了一會兒,他沒想到那時的中國貨幣竟然可以完全充當、替代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對於毫無人性的倭寇的仇恨和憎惡,並沒有使他喪失理智到認為一味的殺戳就是徹底解決這群海上禍害的唯一手段。

楊淩暗想:海上的倭寇是要打的,一定要想辦法剿滅他們。但是這群禍害滋生的根源不拔除,消滅了這一批,還會產生新的一批,要長治久安,必須疏堵並行。

他本來對於回京後請求皇上對日通商並沒有太大的把握,因為來自朝中,尤其是內閣三大臣的阻力,他並沒有信心可以壓制,朦朧記的好像歷史上劉瑾當權時一家獨大,如果朝中是他作主,這個不學無術、只會撈錢的家夥一定不會成為阻力,可是他不確切記的那是什麽時候的事,他已經沒有時間等下去了。

但是現在他有了些把握,如果把通商等經濟手段作為政治手段的延伸,那些文官們還會反對麽?通商,可以使兩國合力打擊海盜;從經濟上控制他們,並且努力保持領先的地位,他們就不會生出覬覦的野心;如果連他們的貨幣都出自我們之手,一旦真的產生糾葛,只消制造出大量的貨幣投放到他們的國土上,還怕那個有敵意的政府不垮台麽?至於更久遠的將來,他們是否有能力自己生產貨幣,甚至經濟取的更大的發展,就不在楊淩的考慮之列了,人不能靠老祖宗吃上千秋萬代,前輩人為你打下個好基礎,剩下的事自有後來人去操心了。

京師怎麽樣了,離開了一個月了,朝中一切如常吧?等派去京師的人回來就知道了,楊淩覺得自己現在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和時間搶著去做,恨不得立刻了結這時的一切,馬上趕回京裏去,可是……可能麽?不擺平這裏的一切,就不能降服廠衛,不降服廠衛,哪有實力和外廷抗爭,盡快施行自己的政略?

楊淩停住了腳步,長長地籲了口氣,擡腿走到門邊,忽又停住道:“這個人,給他一個痛快。其他的人,交給鎮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