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6/8頁)

他派柳彪打聽,得知這裏還駐紮有一個千戶所。說是千戶,其實也只有五百多人,兵員缺了一半,但是緊要時大可請了聖旨,奪其帥取其軍,由閔文建把這支軍隊也掌握在手,配合他抓捕畢春和袁雄。

楊淩此來,以閱兵為借口,要閔文建和種千戶把三百護鹽兵、五百衛所官兵全調到江邊,想待觀潮之後先讓他們演習一番,瞧瞧他們的戰力。

楊淩有督察文武百官之責,又是皇帝侍衛親軍統領,這樣小規模的考察軍隊戰力,雖未請旨,也不算逾矩。

莫公公擾著袖子站在一邊有點意興索然,這次楊淩突然改道造訪海寧,事先並未讓他知道,他心裏多少有點不悅,加上十月的海潮比起八月要遜色許多,他也沒有興趣一觀,所以站在靠後避風的位置並不上前。

那幾個大鹽商都在他管轄之下,不免陪在身邊莫爺長莫爺短的不斷奉迎,莫清河也只是虛勢應付著。

本地人對十月的早潮並不是很有興趣,可是這次近千名官兵筆直的立在江邊等候檢閱,這可是難得一見的風景,所以不少百姓和鎮中富戶也都趕來江邊湊個熱鬧,一時間那氣勢還真有八月觀潮時的氣派。

風漸漸急了起來,閔文建振作精神,說道:“大人快看,潮來了。”

楊淩眯著眼睛向遠處望去,江流茫茫,東方天際處,隱約傳來一陣急驟的聲音,極目處有一條白線,隨著轟轟地聲音越來越大,那銀線越來越粗,化作一條橫江白練,翻滾而來,轟然聲也如殷雷一般連綿不絕起來。

閔文建扯著大嗓門壓過江潮聲音,大聲說道:“楊大人、張天師,鹽官這裏的‘寶塔一線潮’極為壯觀呐,可惜今日潮小了些,不夠壯觀啊。”

他說今日潮小了些,可是片刻之間,江水猛漲,萬頃波濤頃刻一線白練變成了一道數米高的矗立水墻,潮聲猶如萬馬奔騰,驚雷貫耳。已瞧的從未見過這等奇景的楊淩和張天師心曠神怡,嘆聲不絕。

潮峰碰撞突起,浪尖一片雪白,如同冰山雪峰,令人驚心動魄。江潮沖到壩前時,轟地一聲霹靂巨響,潮頭突兀豎起,霎時間漫天浪花水霧,風頭送來一陣潮爽之氣,興致勃勃搶到前邊去的張符寶迎頭一身的水氣,不禁狼狽地退了回來,惹得楊淩和張天師哈哈大笑。

張符寶悻悻地哼了一聲,拉過哥哥的袍袖擦了把臉,觀潮的興致絲毫不減。前浪一旦退卻,對後浪來說就成了一道阻礙,一道道潮水相互碰撞,前浪受阻,後浪又起,一浪高過一浪,雖沒有第一波浪頭的震撼人心,可也是波峰陡立,洶湧澎湃。

楊淩見那浪雖不是極高,但今日風大,順風總是送來一陣水霧,便有意站在高文心側前方,替她擋著水霧。高文心察覺他的心意,心中不禁甜膩如蜜。

潮來雖快,去的也快,楊淩幾個從未見過錢塘潮的外鄉人還沒看夠,那潮已開始有退卻跡象了。

張符寶這才回頭笑道:“楊大人,記得在上海鎮時你說過白娘子呼風喚雨,水漫金山,當時我還想象不出那該是怎樣的壯觀場面,今日看了這潮,我心中才算有了些模樣。”

楊淩聽了哈哈笑道:“豈止豈止,那浪能淹得過金山寺,浪峰豈不比山還高?你再想象那浪頭上還有許多龍宮的蝦兵蟹將,有的持槍、有的持錘,站在浪尖兒上……”

他一邊指著江潮,一邊說笑,正說的來勁,忽地面上笑容一凝,詫異地指著遠處道:“那是什麽?”

眾人循著他手指望去,只見連綿的潮水盡頭,隱隱出現一些黑點,張符寶驚笑道:“怪哉怪哉,莫非真有蝦兵蟹將來了不成?”

有潮水大風,那黑點移動甚快,片刻功夫,就瞧清那黑點竟是一片帆船,那船有些方方正正的感覺,船上掛著黑色的巨帆。

莫清河看了大吃一驚,又驚又怒地道:“可惡,八幡大菩薩旗幟,那是倭人的海船,快快護送大人離開。”

此時閔文建也瞧清了船上標志,驚叫道:“果然是倭寇來了,他奶奶的,這次竟有這麽多人,快快,保護欽差大人和天師離開!”

他們站的高看的遠,站在樓下堤壩上的百姓只瞧見遠處來了二十多艘船,有的還未瞧清船上標志,仍然不慌不忙地站在江邊。

楊淩看了怎肯自己逃走,況且他今日恰巧將衛所、鹽運司的官兵都調了來閱兵,人人持有武器,自己的三百親軍雖然有兩百人隨然了官船回杭州,但帶的也有一百名精銳,如今戰力將近千人,對方那二十多艘船有大有小,大的能乘三百人,小的也就四五十人,估計總人數也不會太多,未必沒有一戰的能力。

楊淩立即喝道:“不許亂,亭中鹽商百姓統統退下,閔大人、種千戶,請馬上約束部眾,結陣待敵,鄭百戶,立即疏散江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