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做君子(第5/6頁)

劉健見他們爭吵,蹙眉向胡周問道:“胡禦使,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胡周尷尬地道:“下官剛剛升堂問案,詳情還不甚了解,不過……不過那封信和被現場抓到的匪盜確是有的。”

謝遷和李東陽聽了不禁對視了一眼,楊淩當初沒有對王家死纏爛打,如今便不會愚蠢的趁著皇帝大婚的時候打壓對方,王平的說法十有八九是倒打一耙,可是明知如此,難道能眼睜睜看著故人之子受難卻袖手旁觀?

謝遷撚著胡須沉吟片刻道:“我等聽了王府家人求告,一時不知所謂,只因事關故人之子,所以跑來看個究竟,倒不是有意妨礙司法。本官也相信楊大人的為人,不過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君子以厚德載物,同為朝中大臣,楊大人是否可以網開一面呢?”

楊淩遲想起王景隆無比仇恨的眼神,那緊緊咬住他衣衫、吐血不放的瘋狂舉動,心頭不由一寒,硬起心腸道:“諸位大人可知王景隆引出楊某家眷,意欲如何報復?那手段實是人神共憤!常言道王子犯法與蔗民同罪,楊某也是官,只因他要傷害的是我的家眷,我便撤了訴告以示君子厚德,若是他想害的是個尋常百姓呢?豈不是因私廢公、因人施法了麽?”

幾位大人聞言不禁語塞,李東陽遲疑一下,站起身來走到楊淩身邊,微笑道:“楊大人,借一步說話。”

楊淩對這位李大學士頗有好感,見他態度和靄,便隨著他走到一邊,李東陽誠懇地輕聲道:“楊大人,老夫賣個老,叫你一聲賢侄,你與王家的恩恩怨怨,今日且不去談,老夫只從你這方面來想,王景隆生活優渥、不通世故,驟逢大變,難免心懷怨憤,心態失常,所幸他並未給你造成傷害,你放他一馬,對你只有好處、並無壞處。今日諸多大人看在王尚書面上,向你一個晚輩求情,賢侄賣這個面子,以後同朝為官,總是方便一些,皇上大婚,這時候弄些不開心的事讓他知道也不合適呀,況且你若能以德報怨,王尚書必然心懷感激。王景隆不過是一介書生,縱然恨比天高,又有什麽能力害人?他行兇未遂,有這麽多老臣看在王尚書面上為他求情,皇上決不會判他的死罪,你何不順水推舟,與人方便、與已方便?”

李東陽這番話入情入理,楊淩不禁躊躇起來,李東陽微笑著等他答復,楊淩猶豫半晌,瞧見堂上一眾老臣都盯著他看,終於下定決心,他深吸一口氣道:“李大學士,下官想去和王景隆談一談再說!”

李東陽欣然點頭道:“好!胡大人,就讓楊大人見一見王景隆,讓他們單獨談一談吧!”

胡周忙道:“是是是,下官這就安排。”

楊淩進了班房,只見王景隆坐在椅上,身上隨意綁了幾圈繩索,被兩個衙役按住,一見他進來,王景隆立即用怨毒的眼神盯著他。

楊淩擺了擺手道:“你們出去,關上房門,我要和王公子好好談談!”

兩個衙役應聲退出,輕輕掩上了房門。楊淩走到王景隆對面,拉了把椅子坐下,盯了他半晌,才一個月的功夫,那個風度翩翩、故作斯文的公子哥兒不見了,現在的王景隆兩頰瘦削、臉色鐵青,看來真的受不少苦。

楊淩嘆了口氣,說道:“王公子,知道你我第一次見面,我是什麽感覺麽?”

王景隆仍是怨恚地盯著他,不發一言,楊淩自顧說道:“那是很奇妙的感覺,一見了你,我就一廂情願地認定你是朋友,甚至想過……呵呵,奈何令尊大人對楊某似乎成見頗深,似乎王兄也多有誤解,你曾布局害我,就是那樣我也不恨你,你信麽?我根本就不恨你。”

王景隆咧開流血的嘴唇冷冷一笑,顯然根本不相信他的話。楊淩無奈地道:“我知道你不信,但我說的是實話,我甚至想,過些日子救你出來,送你回金陵去,你為什麽要執意與我為仇呢?”

王景隆陰森森地笑道:“因為你……你楊淩是國賊!有朝中各部大人保著我,你殺不了我了是不是?所以又來買好,小人!”

楊淩煩惱道:“我們到底有何仇冤?這不是莫名其妙麽?你不要把所有過錯歸糾在別人身上,我是真的想和你和解,我不追究你今天試圖傷害我家人的事情,送你會泰陵,過些時候,等皇帝大婚後,我再想辦法把你保出來,就是你的功名……如果皇上發一句話,也不是赦不回來的,你能不能不要再執著於這段仇怨?”

王景隆滿面冷笑道:“能,當然能,我只要一出這個門兒,就會痛哭流涕地向各位父執長輩認錯,痛心疾首地悔過,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欽犯,我這次來報仇太過莽撞了,下一次,我會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