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節 真正的敵手(第3/5頁)

他這種方法,或許離太平道的大道有些遙遠,但無疑是最切合實際的做法。

太平道遺患無窮,孫思邈憑借一己之力,約束太平道為禍,力挽狂瀾,聯手佛祖僧粲、隋帝楊堅,終於讓天下回歸太平數十年。

這樣的人,怎麽能讓蕭布衣恨的起來?

若說孫思邈做過的一件錯事,那當然是救了李玄霸,收他作為徒弟。蕭布衣相信思楠的分析,而且自己也是堅信,所有的一起均是李玄霸在作亂。可孫思邈救了李玄霸的時候,當然從未想到過,會留下個禍根。

孫思邈不會見死不救,李玄霸也的確聰明絕頂。他不但成功的欺騙了蕭布衣,而且讓裴茗翠堅信,他只有一年的壽命。除此之外,他最大的成績當然就是,成功的騙過了孫思邈!

孫思邈雖是昆侖,可畢竟也不可能事事知曉,他低估了李玄霸的野心,終究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李玄霸是個極為狡猾的人,他一直暗中運作,最擅長的就是借力打力。

武功中,借力打力是門高深的技藝,勢力爭奪中,借力打力卻是極為巧妙的法門。裴矩見天下大亂,終於忍不住搶先發動,想要奪取東都兵,掌控東都,一統天下。李玄霸卻是借裴矩發動之時,借力打力,借假死騙取楊廣的同情,為李淵謀取了太原根基。

這種巧取幾乎是不動聲色,神不知鬼不覺,自然讓人難以警惕。可這種方法,非有絕頂的聰明,難以運用,非有狠辣的心腸,無法做到。

李玄霸成功的將虬髯客、蕭布衣甚至裴茗翠的視線,都轉移到天涯的身上。這才為他以後的行事取得時機。

而剩下的時間內,李玄霸並非隱而不發,而是極力的想要推波助瀾的攪亂天下,甚至要徑直的殺死楊廣!蕭布衣一直有個疑惑,那就是洛水襲駕時,裴矩本來沒有殺楊廣的必要,因為那時裴矩殺楊廣易,但是要取天下江山,東都勢力絕非殺個楊廣就能夠做到,所以想殺楊廣的當然是李玄霸!

因為那時候,李淵已經有了太原之地,已有了爭奪天下的本錢,而他蕭布衣,不過還是個右驍衛大將軍,尚無立錐安身之地。

這個時候楊廣若死,李淵當能坐擁天時,而蕭布衣卻極為的不利。

孫思邈是昆侖,手上當然有三書,而人書根據推測,就是太平道徒的名單。這些太平道徒,絕非隱居不出,而是混入天下的各個階層,有將軍、有兵士、有磨刀的、有大夫。如果李玄霸是孫思邈的弟子,他就可能知道人書,而且悄悄借孫思邈的名義,安排思楠進行刺殺。那時的思楠真的和一張白紙般,竟然確信不疑。可多半李玄霸也沒有想到過,思楠終究還是沒有得手。而這次刺殺雖沒有成功,卻造就了大隋的轉折,也讓大隋混亂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而思楠的二次行刺,竟然和裴矩有關,而且是裴矩一手安排。蕭布衣始終想不明白這中的關系,可到如今,他豁然省悟,這當然又是李玄霸的障眼法。李玄霸知道思楠和蕭布衣一起,只怕這二人會懷疑到自己身上,所以又借昆侖之令,安排了第二次刺殺,以期冀混淆視線,結果當然是,他成功了。

這次刺殺楊廣,對裴矩當然意義重大,可對李淵來說,亦是有些意義,最少楊廣一死,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挾天子以令天下。

裴矩不像和李玄霸聯手,二人看起來更像是暗中勾結,彼此利用,各取所需。可如此看來,裴矩甚至都被李玄霸算計,做了李玄霸的棋子。

本來所有的一切,李玄霸安排的井井有條,可蕭布衣異軍突起,擊敗李密,取得了東都的掌控權,這打亂了李玄霸和裴矩的計劃。裴矩按捺不住,策劃了第一次刺殺,想要掃除回轉東都的障礙,李玄霸再次借力打力,借符平居之名,又進行了第二次刺殺,卻是抱著一統江山的目的。

李玄霸和裴矩都是絕頂之才,均是清醒的意識到,蕭布衣是他們一統天下的絕大阻礙。蕭布衣由伊始讓他們輕視,到如今的不可忽視,只用了短短的時間。李玄霸刺殺時又是混亂視線,將蕭布衣、裴茗翠的視線轉到裴矩的身上。

兩次刺殺均告失敗,卻是驚動了太平第一高手虬髯客!

或許思楠刺殺就已讓虬髯客疑惑,兩次刺殺更讓虬髯客心中警惕。在鵲山,虬髯客或許抓住了李玄霸,可李玄霸是孫思邈的弟子,他不見得可殺。

虬髯客對這些心知肚明,可一直堅持讓蕭布衣走自己的路,他希望自己能解決太平道之時,到時候天下一統,世人幸事,太平道徒的幸事。虬髯客的良苦用心很明顯,他知道太平道惡名昭彰,但他希望蕭布衣能夠改變看法,他知道這樣對蕭布衣不見得公平,可他無可奈何。為了給蕭布衣公正,他這才去了巴蜀,以無上的毅力和功夫過天梯,為蕭布衣換取巴蜀和談一事,這樣的話,他最少可對結拜的兄弟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