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節 碟中諜(第2/4頁)

楊公卿臉色凝重道:“可知道是哪裏的人馬?”

兵士搖頭道:“對方人馬沒有標識,我們暫時不能發現是哪路人馬。”

王弘烈顧不得季秋,怒拍桌案道:“蕭布衣如此囂張,我不攻他,他反倒要想著打我?楊公卿,速命大軍集合,我們這就去七裏坳和他一戰。”

“萬萬不可。”楊公卿慌忙擺手道:“魏王,蕭布衣有勇有謀,我們不可倉促作戰。”

“你這麽說的意思,就是我不是他的對手了?”王弘烈臉色鐵青。

季秋為求減免罪責,哭泣道:“魏王,小人知道罪不可恕,也請你小心從事。”

周奉祖卻道:“季秋,我們憑什麽相信你?”

眾人意見不一,面紅耳赤,楊公卿沉聲道:“大敵當前,我等豈可自亂陣腳?”

王弘烈頭腦清醒些,知道楊公卿說的大有道理,慌忙問,“楊將軍,依你建議呢?”

楊公卿正色道:“魏王,我只是實話實說。非我漲他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實在是……當年依聖上之能,尚在蕭布衣手下吃癟,鎩羽回轉。蕭布衣手下能臣猛將無數,末將對他們,並無必勝的把握。”

王弘烈冷哼一聲,卻還忍耐著聽下去。楊公卿又道:“蕭布衣蓄謀已久,誘魏王出兵,不可不防。兩軍交戰,還是實力最為重要,我想就算聖上知道這裏的情形,想必也早有定論……”

“你他娘的能不能爽快的說一句話?”王弘烈終於不耐煩道。

楊公卿卻也不惱,“眼下魏王所率精兵,實乃是聖上的心血。對陣蕭布衣,我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不折損人手,就算是成功。聖上知道,當不會責怪!”

“那你的意思是?”王弘烈心思飛轉,一時間也有了猶豫。他是魯莽暴躁,可畢竟還有腦子,現在還不服蕭布衣的人,死的死,亡的亡。事實擺在面前,讓王弘烈也不敢太過狂妄。他剛才雖是叫囂,可對蕭布衣也有些發怵,這時候楊公卿給個台階,他當然要考慮就坡下驢。

楊公卿正色道:“若依末將的意思是,蕭布衣既然在七裏坳埋伏,等我們入彀,我等不如連夜拔寨,趕往六合城,讓他撲個空。六合城地勢扼要,可說是江都的前沿。只要我們守住六合,讓蕭布衣無法逼近江都,那就是大功一件!至於以後如何,想必聖上必有定論。不取歷陽,只能算是沒有功勞,不失六合,才是固本之計,還請魏王明斷!”

王弘烈良久才道:“你讓我退兵?”

楊公卿啰嗦了一堆,無非是顧及王弘烈的臉面,聽他開門見山,不再猶豫,“不錯,我請魏王為求穩妥,連夜撤兵,聖上若是責怪的話,末將可一肩承擔。”

王弘烈望向西方,那裏是歷陽的方向。不知望了多久,這才道:“好,吩咐下去,連夜撤兵!”

方才還是準備出兵的命令,這一刻變成了撤兵,自然引發了不少議論。不過既然魏王下令,倒無人敢有意見。一時間山谷沸騰起來,淮南軍畢竟訓練有素,若論單兵作戰,或許不如江淮軍兇猛,可若說集團、大規模的行動,遠比江淮軍要紀律嚴明。

拔營有條不紊,季秋卻是大汗淋淋,不知王弘烈對他如何處置。稍微有些奇怪的是,周奉祖居然沒有再多說什麽,讓季秋多少有些心安。

由誘騙出兵,變成讓王弘烈撤兵,季秋知道,自己徹底的失敗,銀青光祿大夫不用想了,就算保全性命,自己此生在王世充手下,也不會再有任何機會。

可自己,能保全性命嗎?想到這裏,季秋打了個寒顫。

王弘烈已道:“押季秋回轉江都,請聖上定奪。”

季秋慌忙道:“謝魏王。”

谷中拔營已畢,楊公卿見到王弘烈聽從自己的建議,不由大為欣慰。要知道王世充派他前來,就是要約束王弘烈,少做錯事,雖然聞蕭布衣前來,就連夜逃命很不體面,可畢竟比萬余兵士全軍覆沒要好。

心中多少還有些疑惑,那就是歷陽初定,蕭布衣又如何會這快的從鵲頭鎮運兵到了歷陽?疑惑一閃而過,楊公卿已傳令下去,淮南軍依次出谷,前往六合城。

六合城離六合山並不算遠,不到百裏的距離,楊公卿開拔的時候,只想著,不到天明就可到六合城,到時候堅守城池,等待王世充的旨意再做決定。

他雖然心中有些畏懼蕭布衣,可他不認為蕭布衣有實力突破他固守的城池,他心中其實也想和蕭布衣一戰。

臨出谷的那一刻,望著漆黑的夜空,楊公卿心中陡然有了不安,似乎覺得有點不對,又想不出哪裏出了問題。

王弘烈雖是魏王,但楊公卿是這裏的主將,他竭力的讓自己鎮定下來,回憶今晚發生的一切。左思右想,自己的決定都不應該有什麽問題,這時淮南軍前軍已出了山谷,迅即布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