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節 出使(第2/3頁)

蕭瑀唏噓道:“布衣,我在河池聽說你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出乎意料,叔父沒有什麽本事,只能前來投靠你。”

蕭布衣含笑道:“叔叔實在過謙,以你的能力,何愁找不到用武之地,我其實早就掛記叔父,這才給你寫信請回,卻怕你不肯回來助我。”

蕭瑀輕嘆道:“難得你還念及我,從哪個方面來看,我都沒有不回來的道理。只可惜河池身處隴右、關中周邊之地,薛舉、李淵都是虎視眈眈,我若不選擇投靠,只能棄之,叔父有愧呀。”

蕭布衣搖頭道:“叔父此言差矣,天下大局,有舍有棄,我們失去的,總有一日會連本帶利的賺回來。區區一個河池,還不至於讓叔父牽掛不安吧?”

蕭瑀眼前一亮,贊嘆道:“好小子,你遠比我要有志氣許多。卻不知道薛舉、李淵到底哪個能夠先攻克西京。李淵螳螂捕蟬,薛舉虎視眈眈一路東進,效法黃雀,只怕他們要有一場鏖戰。關隴若出霸主,以我看來,定當和布衣二分天下。”

蕭布衣苦笑道:“你不用猜測哪個能贏,根據我最新的消息,李淵其實已經攻下了長安!李建成、李世民加上李淵早已三路圍困西京,李神通、李采玉和長孫家族從司竹園起兵響應,由伊始的三萬大軍擴充到二十萬之眾。西京代王楊侑年幼無能,衛文升老邁,左翊衛將軍陰世師指揮不利,不知道主動出擊,只能坐以待斃,加上李淵極有影響力,如今的西京,輕易的落入李淵手上。”

蕭布衣說到這裏有些感慨,暗想這地利人和也是至關重要,李淵取西京易,他取東都也是少費力氣,關鍵是在於一個威望。

蕭瑀愕然,半晌才道:“這麽快?你方才怎麽……”

“我方才不對群臣說及,不過是想看看他們的動向。”蕭布衣笑了起來,目光灼灼,“從他們的反應來看,的確是不除瓦崗之前,難圖西京。其實就算除去瓦崗,民心思定,要出兵西京也是大有難度。本來我早下旨招降潼關的屈突通,可惜他對我並無反應,我在關隴並無根基,李淵取了西京,只怕屈突通不久即降了,畢竟他的家眷盡數都在西京。”

蕭瑀嘆息道:“布衣,你也莫要喪氣,無論如何,群臣由伊始的不信任排斥到如今的不肯你離去,說明你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舉足輕重。你在忌憚李淵的同時,他對你亦是如此,不過他如此輕易取得關中,還是讓人扼腕。”

蕭布衣卻是笑了起來,“叔父,你放心,他在關中,絕不會舒服!”

蕭瑀詫異道:“布衣,你已經有了對付他的妙計嗎?”

蕭布衣笑而不答,蕭瑀見到他不語,也不追問,正色道:“布衣,若是對付李淵,適宜盡早下手,若等他羽翼已成時,只怕再取不易。”

蕭布衣問道:“卻不知道叔父有何妙計?”

“巴蜀之地易守難攻,李淵若是穩定關中後,下一步當取巴蜀之地,他若是出兵陳倉,過散關,取了關中之後,巴蜀多半都是會在他掌握之中,若是再取了巴西、巴東兩地,扼住長江上遊,只怕順江東進,給布衣你造成極大的威脅。”

“叔父對巴蜀之地倒是頗為熟撚。”蕭布衣苦笑道。

蕭瑀微笑道:“叔父這幾年都在河池,離漢中不遠,當然對這裏的地形頗為熟悉。布衣呀,你現在雖是聲勢浩大,可地處中原,關隴霸主若是搶占關中、漢中兩地,你要想攻打,絕非易事,切不可掉以輕心!”

“我的確沒有掉以輕心,可有些事情並非你想做就能做到。”蕭布衣無奈道:“叔父,實不相瞞,其實我對關中一直都很重視,奈何我們荊襄之地,少和巴蜀聯系,更是缺乏說服巴蜀之人才。我們攻下襄陽後,全力搶占長江兩岸之地,順長江南下,已經打到鵲頭鎮,近逼歷陽,丹陽二地。溯流而上,已取夷陵郡,要入巴東之地。”

蕭瑀振奮道:“原來布衣早有準備,害的我擔心半晌。”

他雖是皇親國戚,可一來對楊廣早已死心,二來因為姐姐的緣故,知道家族的興衰實際上已落在蕭布衣的身上。既然如此,他沒有道理不回轉投奔,他比起朝臣還是大有不同,東都朝臣不過是想自保,他卻能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考慮!

蕭布衣搖頭道:“我等現在雖是勢大,其實卻是危機四伏,如走鋼絲一般,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想我等對抗李密大軍已是竭盡心力,稍有閃失就會損失慘重,關中對我們亦是虎視眈眈,我們江南有林士弘、張善安、杜伏威、李子通之流,身邊有王世充不知心意,這都是已經接觸之敵,更不要說遠敵。我等多方開戰,現在還看不出跡象,若等落入困境,左支右絀之時,那就悔之晚矣。杜伏威和李子通等人正要奪丹陽之地,覬覦江都,所以我令襄陽之兵和杜伏威暫且講和,卻是想要圖謀無人關注的巴蜀之地。可巴蜀民風剽悍,不服管束,再加上那裏雖有隋臣,卻不聽我等號令,妄自興兵,事倍功半。其實我自從搶占夷陵郡後,已經先後派三撥人前往巴東勸降,但均是無功而返,實在讓我夙夜難寐,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