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七章 見龍在野(上)(第2/3頁)

當他抵達的時候,好家夥,只見碼頭上密密麻麻起碼上萬人。張清起先以為,這是在歡迎自己,還想說千年蘇州就是比暴發戶上海更懂事兒,誰知道船一近岸,便聽到岸上民眾一齊鼓噪,向他飛磚擊石,他要不是爬下得及時,肯定要被擊中的。

這會兒他才知道孫鑛所言不虛,吳中這地方富庶歸富庶,但民眾太刁悍了,哪裏還敢再進蘇州?於是他便轉道吳江,不料吳江的百姓也照樣聚眾鼓噪,情勢洶洶,繼而他又打算去太倉、無錫……都遭到了同樣的對待。張清萬萬沒想到,自己求爺爺、告奶奶,花了大價錢才得到的下江南的機會,不僅沒有預想中的稱王稱霸、大撈特撈,反而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叫他怎能不郁悶?

但也不能這麽算了,不然自己還不得讓人笑話死?跟手下人一合計,說那就去南京吧,怎麽也是留都,有衙門有團營,百姓肯定沒法亂來。起先也確實如此,但死太監不知收斂,只以為南京的百姓也像北京的百姓那樣任人魚肉呢,於是變本加厲的敲詐勒索,一個月時間,就逼死了十余條人命。

五月裏,忍無可忍的南京的百姓諸生一千余人,聚集在都察院署衙門口,擊鼓聲冤,痛陳張清的種種罪行,要求言官們參奏朝廷,嚴懲閹豎。

南督禦史孫鑨苦澀道:“諸位以為我們沒有彈劾此獠麽?”便命人將數月以來,南京言官們彈劾張清的副本推出來給諸生閱看,竟有近百本之多。眾人驚愕之余,他又道:“京裏的閣老、部堂們也不停勸諫,希望皇帝能召回張清等人,安撫東南百姓。”說著重重嘆息一聲道:“無奈……”後邊話打住了,大家也知道他說的是什麽。

“本官無能,任官南京數年間,未嘗有一善政於百姓。”孫鑨接下來的話,讓心涼了半截的眾人,又一次熱血沸騰起來,只聽他說道:“我已經寫好了辭呈,準備去罵張清一頓,誰要是也有此念頭,不妨同去,責任都算我的。”說著狠狠地罵一聲道:“道不行,乘桴於海上,這鳥官不當也罷!”

見素來不苟言笑的孫都堂,竟然爆出粗口,眾人歡呼起來,全數跟著他,便轉而來到張清的署衙,張清哪裏會見他們,趕緊讓手下的太監擋住,雙方扭打一處,沖突持續了兩個時辰,憤怒的南京民眾越聚越多,最後聚起了一萬余人,蜂擁沖入署衙之中,嚇得張清逃匿皇宮,整個南京城的宦官都不敢出門。

情形發展到如此地步,萬歷依舊不思安撫,而是嚴令南京守備太監,護送張清周全回京——張清就這樣帶著掠奪來的金銀財寶,安然無恙地回到北京城。雖然迫於壓力,萬歷在沒有湊足額定的三百名宮女的情況下,終止了此次挑選宮女的計劃。但他並不認為錯在己方,而是跟認定了,是因為地方官跟自己對著幹,命錦衣衛將不與張清合作的蘇州知府李商畊、推官趙文煒、吳江知縣華鈺、太倉知縣車任重、南京兵備僉事馮應京逮治問罪。而直接導致南京騷亂的南督禦史孫鑨,也被押解進京。

孫鑨被關在詔獄時,萬歷讓人送了把寶劍過去……他實在是想借機殺了這個沈默死黨,於是耍了個小聰明,讓送劍給他的太監傳話道:‘你自裁吧。’但當孫鑨自殺了,他又可以矢口否認,說只是賜一把劍而已。自幼被稱為神童的萬歷皇帝,從來不缺乏這種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誰知孫鑨聽了口諭後,便伸出手來。

“幹嘛?”太監有些愣了。

“皇上既然要賜死我,肯定要有手諭的。”孫鑨淡淡道。

太監拿不出,支吾著退了出來,後來竟沒了下文……

孫鑨便將寶劍懸於腰間,端坐在牢房中,想坐就坐、想臥就臥,誰也不敢靠近……因為他說,這可是禦賜的尚方寶劍,殺人不用償命的!

小樣,想嚇唬我?還嫩了吧!

※※※

孫鑨等人被關在詔獄,大臣們自然積極營救,內閣諸位大學士,以集體辭職為要挾,終於使萬歷同意放人,但在諭旨中嚴厲的明示,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如有再犯,定斬不饒!

萬歷這次之所以答應痛快放人,並不是他想與大臣修復關系。事實上,君臣之間已經如感情破裂卻又無法離婚的夫妻,不過是搭夥過日子,各行其職罷了。真正促成這次赦免的,其實是他的母親李太後,而李太後之所以退隱多年再理政事,是因為她有孫子了。

當然是萬歷的兒子。萬歷十年,八月十一日淩晨,紫禁城啟祥宮裏,傳出一聲嘹亮的嬰兒的啼哭。恭妃娘娘胎氣發動順利產下一子,這也是萬歷皇帝朱翊鈞,於萬歷六年春月間大婚,至此四年半時間,所生的第一個兒子。諷刺的是,這位恭妃娘娘,既不是他大婚時的皇後,也不是後來冊封的二位娘娘,甚至不是他前年娶的九嬪,而是太後宮裏的一個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