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下)(第3/3頁)

然而為了謹慎起見,沈默沒有馬上照辦,而是等到遼東巡按安道仁的報告,看到他的描述說,那日大隊人馬,帶了牛羊向邊界猛地沖過來,口口聲聲說是投降。韃靼人雖然平時很誠實,但在戰場上的心眼卻只多不少,詭計多得很。所以明軍判斷,這一定是詐降。擔任長定堡守將的,正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這家夥比他老子還能打,但也更急功近利。看定以後,李如松一馬當先,率領部下的將士,也是狂風一樣地殺過去,像切菜一樣猛殺一氣,很快便全殲這夥勁敵。

以沈默多年領兵的經驗,直覺這裏面有些蹊蹺,但是因為‘恩由上出’,皇帝雖然在政務方面難以自決,卻可以完全行使恩賞的權力。為了不讓內閣把這個人情搶去,皇帝先一步下了聖旨,他迅速派遣乾清宮值事太監魏朝,代表自己前往遼東前線犒賞三軍論功行賞。進總兵李成梁祿爵一級,命張學顏出任遼東總督,李如松提升為四品指揮僉事,甚至朝中諸公都有封賞……接著皇帝的大婚,和遼東的大捷,各位尚書、大學士,普遍晉一級,蔭一子。真是個普天同慶,皆大歡喜。

然而現在,這個叫光懋的給事中,竟然揭發說,長定堡一役,根本不是虜寇來犯。其真相是……韃靼的一個部落,因為惹惱了兇殘成性的朵顏部,因為懼怕朵顏部前來剿滅,便帶著全部落老老少少近三千人,疾馳到大明邊境乞降,以尋求保護。李如松年輕沒有經驗,他見那麽多人趕騾子騎馬的沖關而來,誤以為是虜酋率眾來犯,便趁敵騎遠道而來,疲憊且立足未穩,大開關門掩殺過去。前來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紛紛四下裏逃竄。

雙方剛一接陣,李如松就感到不對勁,但本朝是以人頭算賞金的,手下兵士立功心切,一個個亮出屠刀見人便殺,不到半個時辰,可憐兩千余名男女老少就這樣死於非命:李成梁知道後,認為事情既到這個地步,與其因濫殺無辜,使兒子受到懲處,倒不如將錯就錯向朝廷報功。

光懋說,這就是所謂的‘長定堡大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