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一章 中秋之亂(上)(第2/3頁)

“皇上能如此理解,想必太祖在天之靈,也會無比欣慰的。”沈默正色道:“他老人家為了使其勝任,規定朝廷選擇言官,一是必國而忘家,忠而忘身;二是必須正派剛直,介直敢言;三是學識突出,通曉政務。除此之外,還須具備一定的仕途經歷,歷練穩重,甚至對年齡、出身都有嚴格的要求,就是為了選出忠耿幹練之臣,操此監察重柄,為陛下看好家業啊!”

隆慶終於動容了,他被厭惡迷住了心頭,一直以為言官是群一無是處的綠豆蠅,現在拋去成見一想,國家確實離不開他們。

見皇帝陷入沉思,沈默也不著急,輕啜著微涼的茶水,靜等他自己想明白。

※※※

良久,隆慶終於定下神,聲音有些沙啞道:“朕確實有些不對。”

“言官們錯的地方更多。”沈默趕緊為皇帝挽回顏面道:“因為歷史原因,科道也是良莠不齊,許多沽名釣譽、狗苟鉆營之輩,也混了進來。為了出名,為了討好,他們玷汙了言官的莊嚴與神聖,必須要凈化一番才行。”

聽了這話,隆慶心裏舒服多了,望著沈默道:“朕要是有沈師傅一半,哪會搞成現在這滿地雞毛?”

“皇上要折殺微臣了。”沈默哪敢接受這份贊譽:“皇上簡穆克己,有文帝之德,臣能生逢明主,實乃最大幸事。”

“那今天這事情怎麽辦?”隆慶重又高興起來,道:“朕全聽沈師傅的。”

“皇上的威嚴重要。”沈默輕聲道:“那石星既然打了,他就是錯了……以藐視君上的罪名把他降職外放吧。”

“善。”隆慶覺著這個順耳啊,他還擔心沈師傅會偏袒那些言官呢。又問道:“那……監軍的事兒該如何處理?”頓一下,小聲道:“太祖爺編的《會典》裏,確實是有中官監軍的。”

“嗯……”沈默知道,只要是個皇帝,就不可能對兵權放任自流,也許自己可以一時打消他這個念頭,但隨著隆慶禦極的年月增長,他還會再次萌生這種想法,到那時誰也無法改變,且他還會因為今日之事,對自己產生猜忌。

和兩代帝王打了十余年交道,沈默如果還看不清皇帝是種什麽樣的生物,那他得多重的左傾幼稚病呀?

其實宦官乃是皇權的派生物,他們並不像文官那樣,擁有獨立的人格,可完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謂的宦官弄權、濫權、專權、貪賄、搜刮、盤剝……等等原罪,不過是皇權的負面延伸,他們是皇帝原始欲望的實現者和替罪羊,盡管他們有時也會失控,甚至會反噬,但皇帝還是更願意相信這些自幼長久陪伴他們的太監。因為比起那些滿腹孔孟子曰、滿口仁義道德的大臣來,他們更體貼、更能無原則的逢迎皇帝,讓皇帝感到快樂,這就足夠了。

只有像先帝那樣,真正見識過正德年間的閹禍的皇帝,才會對太監一直保持警覺,而隆慶這種心軟面軟耳根更軟的主兒,從哪方面看,都是太監們的樂土。想把他們徹底擊敗,幾乎難比登天……至少在這個微妙的時期,沈默還需要依仗宮裏一二,所以更不會把他們往死裏得罪了。

心念電轉間,沈默便想通了其中的利害。

※※※

見沈默沉默不語,隆慶以為他是反對的,便頗為不安道:“其實這都是他們給朕出的主意,師傅要是不喜,朕就不派監軍了。”

“呵呵,皇上誤會了。”沈默趕緊搖頭道:“臣在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既能避免其害,又能讓皇上安心。”

“宦官監軍的害處很大嗎?”隆慶惴惴問道,畢竟他也只是憑本能,覺著還是用宦官更放心。

“宦官掌軍有五弊——占役買閑、侵蝕軍實、避敵殃民、扼制大將、謊報軍功。”沈默淡淡道:“這都是敗壞軍紀,侵蝕軍力的惡疾。如果皇上想見到大明重振二祖雄風,不再每年都聽到戒嚴的警鐘的話,就必須避免這五條。”

“哦……”隆慶面色凝重起來,他自從當上皇帝以來,唯一一次出京,便是去祭陵。那是他與徐階的交鋒中,為數不多的一次勝利,還是因為百善孝為先,徐階不好阻止。但徐階還是看穿了他的畫皮,知道皇帝其實想要拜陵,無非是做了一年的皇帝,沒能出過皇宮,實在悶得慌,於是以拜陵為借口出去巡遊玩玩而已。便說皇上拜陵可以,但是不可以借此在途中巡遊,否則就是對列位祖宗的不敬。隆慶雖然心中叫苦,但是也沒理由反駁,畢竟那會顯得自己,對列位祖先不夠誠心,於是他也只能忍了,只去拜陵,不做任何其他的遊玩的事宜。

終於得以放風的皇帝,在沈默等一幹大臣的陪同下,來到了天壽山。沈默倒是比較支持皇帝出來透透氣,但不會放過這個,進行現場教育的機會。於是就在成祖陵前,他引導隆慶實地觀察,使他終於直觀的了解到,原來戰爭的前線,離京城是如此之近。通過這次,隆慶終於明白了,當年成祖把都城遷到北京,以天子守國門的重要意義,回來以後,這個悠閑的懶皇帝,就對邊防事宜特別上心,沈默這次軍改能如此順利,跟皇帝的大力聲援是分不開的……雖然隆慶並不能提供什麽實際的幫助,但他態度一堅決,那些勛貴世家就沒有叫苦求情的機會,只能乖乖聽從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