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八章 治安疏(中)(第3/3頁)

大飲一口茶,沈默擦擦嘴,聲調低沉道:“《詩經》有雲‘時日曷喪?吾與汝俱亡!’說得是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與夏桀同歸於盡的決心。這樣王朝怎會不亡?商革夏命,前數百年的君王還算稱職,但到了紂王,簡直視百姓如草芥,才有了周革商命;周朝賢王最多,但歷王幽王,足以亡國!繼續數下去,以始皇之雄才偉略,二世一人可亡秦;以文景武宣之仁愛、英武,靈帝桓帝足以絕漢!這種循環往復,自從家天下之後,便始終不絕,無一例外,而且只要家天下不變,就將永遠繼續下去!”

聽著沈默的話,余寅三個已是血往上湧,沈明臣更是滿臉通紅的擊節叫好道:“說的太好了,繼續,繼續啊!”其實這都是人人皆知,卻又人人不敢言的道理而已,但沈默敢於講出來,僅這份勇氣,就值得贊許了。

但三人心中同樣十分憂慮,這種想法簡直是大逆不道,實在太危險了……

“我不想要革誰的命!”沈默知道這三人終究是儒家子弟,縱使再狂放不羈,也不可能跟著他革皇帝的命,好在他也從未有那樣的想法。話鋒一轉,變得柔和起來道:“我只是想做些改變。天生孔子,教仁者愛人。繼生孟子,道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萬古不變之至理。秦朝不尊孔孟,三世而亡。漢朝明白這個道理,躬行儉約,以民為本、君臣共治,才有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我華夏百姓也第一次活得像人;唐太宗體悟最深,所以才說‘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才與賢臣共治天下,又有了‘貞觀之治’;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明白這道理,所以都力行君臣共治……縱觀五千年改朝換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獨治,置百官如虛設,棄天下蒼生於不顧的便難逃滅亡,無一例外!”

“再說咱們大明朝,我太祖高皇帝乃是千古難見的大帝,做了許多好事,卻也做了許多壞事。最壞的一件,便是將孟子牌位扯出孔廟,這代表他不認同孟子的治國理念,不願聽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天地至理。又把宰相裁撤,厲行一君獨治,視百官如仆人、同仇寇,打殺辱罵毫不客氣。”沈默第一次得意一吐心中多年塊壘,自然痛快無比,越發激揚道:“至於後面的皇帝,沒學到太祖成祖之輕徭愛民,卻將其獨裁學了個十成十,授權柄於宦官,以家奴治天下,將大明兩京一十三省視同朱姓一家之私產,歷代皇帝皆有此病,更以當今皇帝為甚!如果不加以改變,還是那句話,變法有何用?還不如獨善其身、安享一生,也讓國家百姓早入輪回!”

※※※

一番驚天動地的演講之後,沈默感到有些累了,便停下喝水休息。

沈明臣三個則在震撼中久久回不過神來,書房中一時安靜極了,卻分明又有風雷聲在盤旋激蕩,令人血脈賁張,令人激動難耐。

過了許久,還是王寅久經風雨,最先回過神來,舔舔嘴唇問道:“真有可能結束家天下嗎!”

“在可見的未來,幾乎不可能……”沈默說出句泄氣的話道:“我甚至不相信有生之年能做到。”但他馬上激揚起來,說出了自己所作所為的真意,道:“但必須要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一步一步的來,第一步就是先動搖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必須要有人上疏,痛斥一人獨治、諫言君臣共治!痛斥吸民膏脂,諫言以民為本!縱不能讓皇帝幡然悔悟,也要讓仁人志士幡然心驚,知道我大明朝如再不改變一君獨裁的情形,則亡國有日,滅族可期了!”

“這件事必須馬上做,如果等皇帝駕崩再行清算,那就只是針對嘉靖一人,卻傷不著端坐龍椅上的新皇帝,對削弱君權的效果寥寥。”沈默坦然道:“所以海瑞上書,我是支撐的。不然憑他自己,是敲不響登聞鼓的……”頓一頓,他看看三人道:“我現在已經把底交了,何去何從你們自決,是陪著我走一遭不歸路,還是棄我而去,悉聽尊便。”

三人互相對視,才發現對方的臉上全是汗,捏捏手心也全是水,沈明臣拿袖子擦擦汗,一臉苦笑道:“這事兒可大了……”

王寅也道:“大到沒邊了。”

余寅什麽都沒說,只是坦然的望著沈默。

“怎麽樣?”其實沈默手心也全是汗,舔舔幹裂的嘴唇道:“做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