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九章 老西兒(第3/3頁)

屋裏沒了別人,崔老也沒了那副老態龍鐘的樣子,老糊塗是裝給糊塗人看的,跟聰明人談事情,最好還是不要裝。他笑笑道:“王學甫和張子維,對大人的評價,是出奇的高啊——說大人注定要做大明世史上前十位的人臣。”學甫是王崇古的字,子維是張四維的字。

這個評價太高了。沈默端起茶盞,啜一口茶道:“二位老兄不過是恰巧和我共事,所以說幾句好話罷了。”

“呵呵,他們的話你不信。”崔老搖搖頭道:“但楊虞坡的話,您總該信了吧。”虞坡是楊博的號,楊博跟王崇古是兒女親家、張四維是王崇古的外甥,而這姓崔的崔秀山,又是楊博的表兄,雖然這只是晉黨的冰山一角,卻可以充分說明,這些老西是如何利用各種親戚關系,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政治集團……這樣雖不像別的朋黨那麽擴張迅速,聲勢浩大,但勝在關系牢固,配合默契。正向縱橫兩淮和宣大的晉商一樣,走的是‘不顯山來不露水、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保守路線。

沈默能跟這些人接上頭,還是靠了徐階的聯絡,他直接一封信寫給楊博,大意是‘你要是還當縮頭烏龜,這次你的徒子徒孫們就得跟著楊順遭殃了’,楊博審時度勢,才給宣府的崔秀山寫信,讓他配合沈默。

有道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沒有晉黨的配合,沈默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的拿下楊路二人,如此強勢的逼走周塗二欽差。但這一切都是在暗中密謀,表面上什麽也看不出來,因為沈默跟晉黨沒有任何的配合,甚至還發生過沖突。

只有了解內情,了解晉黨的人才明白,這些老西雖然一貫低調,但卻是綿裏藏針,這次只有棉花沒有針,便是對沈默最大的配合了。

※※※

燃燒的木炭微微作響,沈默輕聲道:“楊公可安好?”徐階告訴他,那個他從未照過面的楊博,是晉黨的核心、靈魂人物,指揮者,必須要小心對待。

崔秀山點頭笑道:“別看他明年就要六十歲了,可仍然開得三石硬弓,掄得百斤鐵槊,比年輕人的體力還好呢。”

沈默知道他這是為後面的話在鋪墊呢,便先一步問道:“楊公快服闋了吧?”

“呵呵,勞煩大人掛念。”崔秀山頷首道:“到明年二月,不算閏月,也滿二十七個月。”

“這麽說,轉眼就到了。”沈默輕聲沉吟道。

“是啊。”崔秀山看他不言語了,只好裝作開玩笑道:“到時候還得大人幫著,在高部堂那裏說幾句好話。”就在沈默出京這段日子,馮天馭因為‘粗鄙’,被彈劾下台,但嘉靖沒有如嚴黨所願,把太宰之位還給他們,卻也沒給徐階的人,而是直接把高拱提上來,讓他以吏部左侍郎,署領尚書事。署領就是暫時代理,那是不用經過廷推的,至於代理多長時間,就看嘉靖的心情了。明眼人都看出來,皇上這是鐵了心,不讓兩黨再搶奪吏部尚書的位子了……都說是讓高拱撿了便宜。

“呵呵……”沈默失笑道:“崔老說笑了,像楊公那樣簡在帝心的重臣,現在又是朝廷用人之際,估計皇上早就虛席以待了吧。”

“哪裏哪裏……”崔秀山沉吟片刻,索性挑明道:“聽說,皇上已經跟徐閣老,商量過對他的安排了?”

“好像聽說,要麽是三邊總督要麽是兵部尚書。”沈默笑笑道:“閣老也讓我問問楊公的意思。”

“他的意思很明確。”崔秀山直截了當道:“當三邊總督,不去敢勞什子兵部尚書。”大明原先九座邊鎮,後又設兩鎮,一共十一鎮。十一鎮各有巡撫,巡撫之上設三總督,為西北三邊總督、東北薊遼總督,還有這裏的宣大總督。這三位邊關總督,掌握著邊鎮的軍政大權,共同守衛著大明綿長的邊境線。

宣大總督管的是宣府、大同和山西省,這三個地方,簡直是山西人的老巢,自然不能再讓個老西兒當領導,不然到時候是聽北京的,還是聽太原的?況且以楊博對嘉靖脾氣的了解,就算讓他當這個宣大總督,他也不會幹的……整天被皇帝惦記著,那該是多恐怖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