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3/3頁)

而對於票號來說,由於銀兩其實是在甲乙兩地間相對的流動,這樣無需互相押運銀子,只需定期將兩地賬冊對沖,算出相互間的負債關系即可。因為其好處顯而易見,客戶增長必成定局,所以兩地的存銀都會增加,償付能力便愈加強大,更不需要頻繁結算,一年一結,甚至幾年一次都可以,這無疑大大降低了相互間運輸銀兩的次數,成本和風險都將大降。

其實這道理,若菡幾年前就想明白了,只是時機不成熟,尤其是沒有合適的保護傘,所以遲遲沒有動作。

但現在天時地利人和,若是不動,更待何時?所以她主動承擔起票號這一塊,先統合,然後在臨近發達府城試運行,如果效果好,再推廣到更遠、更多的地方。

當然若菡是不會拋頭露面的,她采用了當年在娘家時,常用的掌櫃聘任制。由她挑選出業務熟練,通曉人情的人選,派赴各地獨當一面。這些掌櫃人選一經確定,經過最初的培訓後,她便任其行事,約定平時概不過問,只是到結賬時,方聽取其匯報,最後雙方分紅取利,確定是否繼續聘任這位掌櫃。

不過她也算久經商海,自然不會真的不管不問,她還會挑選忠誠踏實的人選,充任各地賬房,負責管理監督賬目,並每月向她遞送賬冊抄本。與很少挪窩的掌櫃不同,賬房在一地只一年,然後便對調輪換,以保持其獨立性,就像朝廷的巡按禦史一樣。

她還規定掌櫃的空缺,將優先從賬房中選出,這無疑將賬房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就盼著將掌櫃搞下來,自己好上位,雖然並不是誰揭發誰頂替,但只有搞下來才有機會,所以還是得大搞特搞。

而且不同地方的賬目,之間其實是有千絲萬縷聯系的,經驗豐富之人相互印證推敲,就能辨別出其中有沒有問題。

對於若菡來說,她從十五歲起,就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所以同樣一本賬冊,她總能從中看到比別人更多的東西,誰也別想騙了她。

就憑這三招,她便優哉遊哉於府衙後花園,牢牢掌控著‘匯聯’。只是除了最上層的幾家大戶之外,幾乎沒人知道蘇州的金融之王,其實是個妙齡女子。

※※※

對於若菡的決定,沈默是舉雙手贊成的,因為他開埠之後,各地銀錢往來必然密切,有這樣一家可以匯兌的票號,會使商人們的成本與風險都大大降低,無疑更加有利於市舶司的繁榮。

可以說,沈默已經將能做的全部做了,除了吳淞江水道仍然狹窄外……但他也已撥款派人去疏浚了,估計明年這時候,就該徹底通常了吧……不過事業初舉,也不可能有多大規模的船隊進出,現在又是豐水期,一直到十一月,海船還是可以勉強出入的。

所以王用汲說:“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啊!”這東風不是指吳淞江,而是一個人。

那就是王直,非得這位海霸王回應了,那些佛郎機、西班牙、波斯、日本等地的商人才敢出現在江浙閩粵的海面上。這是大明朝的悲哀,但也是現實,必須承認並正視,才能有機會改變它。

“毛海峰已經去了三個月了吧。”沈默輕聲問道:“就算他再磨蹭,也該回來了吧?”

“嗯。”王用汲點頭道:“按說早該有信了。”

“那為什麽沒有呢?”沈默撓頭道:“我這還故意慢悠悠的進行,結果還是得等他?”說著不無惱火道:“時間長了,市舶司的信譽何在?本官的顏面何在?”

“那也沒辦法啊。”王用汲苦澀道:“日本那麽遠,咱們根本不知道情況,只能這麽被動地等著。”

沈默也知道,自己已經將可控的全做完,剩下不可控的,只能這樣等著了,無奈地點點頭,道:“那就先歇著吧。”

但他注定不是閑下來的命,胡宗憲一封加急信件,為他揭開了毛海峰遲遲未至的原因,並給他出了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