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 甩賣啦,吐血了……

十萬石‘軍糧’以外,還有胡宗憲支援的十船三萬石,以及沈默請馬五爺,發動全幫,在江浙一帶購進的十七萬石糧食……

話說當日在徐府,沈默起初是真想高價買糧來著,但陸績那個男不男女不女的,將糧價擡到二十兩一石後,他就改主意了……有這個錢,幹嘛不去市面上收購呢?現在各地一石糧食的價格,也就是七八兩銀,為什麽要當這個冤大頭呢?

所以他後面的叫價,純屬哄擡物價,結果讓陸績欲哭無淚的吞下一枚苦果,用二十九兩銀子一石的價格,包圓了徐家的糧食。

當然沈默知道,對方既然下了血本,就肯定會嚴防死守,不讓自己在別處買到糧食,就算能買到,也不讓自己運回蘇州去……想來以九大家的實力,做到這一點還是沒問題的。

但沈默之所以敢這麽想,是因為他記得漕幫龍三老爺說過一句話——‘我漕幫兄弟上萬,船只過千,可以同時將二十萬石糧食,在糧價下降以前,運到江浙各府!’當時那老頭顧盼自雄的樣子,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既然可以搶在降價前,把糧食賣到各地,就一定可以在各地接到通知前,從各地將糧食買回來!就因為有了這個推斷,他才果斷放棄了徐家的糧食,當即找到馬五爺,請他想辦法代購糧草。

本以為是個很艱巨的事情,卻沒想到馬五爺一口答應,原來這時候的漕幫,雖然彼此間互不隸屬,但畢竟一氣連枝,同進共退,相互間還有信鴿往來,有什麽事兒一聲招呼,便會竭誠相助。

沈默一聽,登時大喜過望,將二百萬兩的銀票盡數交付,請他代為購買。

馬五爺也不跟他客套,甚至連收據都沒有打,就像他不要沈默簽約書一樣,江湖人講的就是一個信義,信得過才跟你義氣,信不過連給我都別給我。

接下沈默的差事,馬五請各地漕幫弟兄,往嘉興、湖州、甚至徽州、應天等地買糧,用兩天時間,從六府三十余個縣裏,買下來二十萬石糧草,當然按照道上‘十一抽水’的規矩,其中十分之一就算是辛苦錢,被各地漕幫留下了。

錢款全部由各地漕幫墊付,他則在隨後一個月裏,揣著銀票,一家家的登門致謝償還,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勾當,這裏暫且不提。

當然為免打草驚蛇,這些糧草還不能運到蘇州去,便從四面八方、七扭八拐進入太湖。今天一艘,明日兩艘,陸陸續續,用了足足半個月時間,最後才匯集到三山島上。馬五爺親自清點無誤,交付給了早一步抵達的王用汲和戚繼光。

王用汲按照沈默的意思,要給松江漕幫三萬石作為酬謝,但馬五爺執意不肯收,最後推讓不過,才帶了一萬石回去。

二十萬石糧食,在三山島的避風碼頭裏,靜靜呆了七八天,為了保證安全並掩人耳目,戚繼光的軍隊化裝成俞家軍,在這一帶水域操練……雖然真正的俞家軍,已經離開好一陣子了,但地方上的官民不了解情況,還以為是俞家軍沒走幹凈呢,壓根就沒往別處想。

※※※

現在終於等到命令,兩人一合計,便由王用汲帶隊,二十艘糧船,十艘兵船,打俞家軍的旗號,入夜出發,戚繼光則繼續在三山島看守余糧。

船隊在夜色中,出瓜涇口,上吳淞江,一路順風順水,天亮時過江南運河,中午抵達吳江縣境內,果然遇到了河上的關卡。

設卡的官員是吳江劉巡檢,他接到上峰的命令,嚴格盤查吳淞江,不許一粒糧食運到蘇州去。這個工作很不錯,雖然風吹日曬,但‘兢兢業業’幹了半個月,收成要比一年前還肥,所以巡檢大人從來不遲到也不早退。

這天正在關卡上烤雞,就看到長長的船隊開過來,劉巡檢一看來了大買賣,便拎著烤雞出去,吆喝著手下的民夫設卡,準備狠狠撈一票。

但當那船隊近了,他又忙不叠命人開關放行,連個屁也不敢放,就把插著大明軍旗和俞大猷的蘇松總兵旗的船隊放行了。

沒辦法,點子太硬,要是敢咬的話,肯定磕掉一嘴牙。氣得巡檢大人狠狠咬一口燒雞,跳腳道:“去,通知太尊去!”

衙役趕緊策馬回城,向堂尊大人稟報。

吳江知縣唐棣,正在津津有味看一本書,聽報後點點頭道:“下去吧,我知道了。”那報信的下去後,他便繼續看書,將這件事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原因很簡單,他是唐汝輯的族弟,而唐狀元與沈默在翰林院共事過,大家又都是狀元,自然惺惺相惜……這當然是唐汝輯的看法,其實真實原因是,沈默從沒像別人一樣,對那位‘人情狀元’冷嘲熱諷,總是用親熱尊敬的態度與他交往,讓飽受奚落的唐狀元倍感溫暖,所以才會致信唐棣,要跟沈默多配合,不要與他架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