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隆武悲歌(第3/11頁)

然後唐王一身戎裝,登上拜將壇,拜鄭鴻逵為禦營左先鋒,出兵浙江;拜鄭彩為禦營右先鋒,出兵江西。唐王親自對天地發誓:我以我血薦軒轅,不破清兵誓不還。等閑識得東風面,一弦一柱思華年。三軍將士齊齊地宣誓,驚得滿天飛鳥不敢落下。

鳴敲金鼓,搖動旌旗,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候,鄭鴻逵扶鞍上馬,率三軍將士出發了。

就在這時,就聽呼啦啦一聲刺響,只見一道黑氣自東南方向突兀而起,狀如一條巨大的蟒蛇,向著三軍將士們疾撲而至。霎時間陰風四起,寒氣嗖嗖,陰風中似有無數冤鬼在鳴叫,更有那數不清的鵝卵石塊被狂風夾裹著,劈頭蓋臉地直管往大家腦袋上砸。

陰風起處,祭壇上的蠟燭齊齊熄滅。

黑暗之中,唯聞陰鬼的嘶嗥與將士們的慘叫。

最倒黴的是禦營左先鋒鄭鴻逵。他好端端地騎在馬上,不提防那匹馬突然長嘶一聲,淩空一跳,在空中轉了個身,四腳朝天落下,將鄭鴻逵實實在在地砸在了地下,入土五寸有余。

十幾個士兵冒著鵝卵石的襲擊,沖上前來想扶那匹馬起來,可是那匹馬卻覺得就這樣壓著鄭鴻逵蠻好,說什麽也不肯起來,把可憐的鄭鴻逵壓得淚流滿面。

唐王臉色慘白,顫抖不止。

明白了,瞧老天爺這意思,好像不太支持大家光復大明。

可是不支持也不行啊,唐王既然登了基,那無論如何也要和清兵拼上幾場的。於是隔了不久,唐王決定禦駕親征了。那一天他率領文武百官,乘了車仗剛剛出了宮門,就聽見街道上人山人海,齊聲歡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喊叫聲中,無數海盜、官兵並老百姓沖將而來,對著唐王的禦車用力沖撞,沖得那車子忽而東倒,忽而西歪,猶如大海中的一葉小舟,飄浮搖擺,顛簸不止。

鄭芝龍不想讓唐王離開。

所以禦駕親征這條道也走不通了。

5.亂世英雄譜

在明史上,自清兵入關以來,江南戰火就紛飛不斷,抗清的熱浪此起彼伏,掀起一輪又一輪。

但於清廷而言,這些不過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

因為他們手中握有一枚恐怖的大殺之器:

洪承疇。

王佐之才。

有此人在,業已滅亡了的大明,已經注定不會再有絲毫的機會。

如果我們把當時的人物列出一個譜系的話,那麽,這個名單將會是這個樣子的:

第三等,稱之為能臣:

如大明督師尚書何騰蛟,就是這樣的人物。這種人膽大心野,什麽風險都敢冒,什麽事都敢幹。太平盛世成功的幾率較高,但逢到亂世,要和人性中最暗惡的流寇們鬥心眼,那他就沒多少勝算了。也只有他敢於收容李自成的殘余人馬,也只有他能夠收服流寇,但他只有化寇為民的本事,要讓這些人甘冒生死拯救國家,這就不是他的強項了。

第二等,稱之為儒臣:

如史可法就算是一例。儒臣以匡扶世道人心為己任,做事考慮的不是成功的幾率,而是義所當為則為。他能夠讓流寇轉型為國之幹材,讓心地肮臟的流氓地痞願意為民族、為國家灑一腔熱血。但要完成這項工作,他就必須要做出慘烈的犧牲。也只有他才會孤身死守揚州,但也只有他,才會流芳千古,光照百世。

第一等,王佐之臣,又稱大臣:

王佐之臣的才幹,遠在儒臣與能臣之上。他能夠幹成能臣幹不成的事兒,也能夠留下儒臣求之不得的名聲,有能臣的才幹與膽量,又有儒臣的宏達與智慧。事實上,此時洪承疇是漢人中唯一能夠力挽狂瀾,重整大明河山的人物。李自成的幾十萬人馬大部分投奔了何騰蛟,只有少部分歸依了清廷,而洪承疇卻只是動用了這少部分的人力資源,就輕易地擺平了天下。這就是王佐之臣與能臣的區別。

歷史上,能夠與洪承疇相提並論的,在他前是大唐的狄仁傑,大明的王守仁,在他之後還有一個曾國藩。除此四人,單以能力而論,再無一人能與此四人相比肩。

但是由於洪承疇站錯了隊,竟然為異族效力,結果他的才幹與能為,就此神秘地消失於歷史的黑洞之中。出於對這種人才的極端恐懼,清朝做《貳臣傳》,將洪承疇名列榜首,目的就是要把他批倒批臭,以免後人效仿。

然而王佐之才,是得天地造化所鐘,幾百年生不出一個來,別人即使是想效仿,也是效仿不來的。

早在洪承疇被派了去擺平江南的時候,吳三桂曾與他有一席密談。

吳三桂說:這個多爾袞,他不是個東西啊,撒起謊來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當初他明明和我給約好了的,說是攻破李闖之後,就恢復大明天下。可是現在,他居然大搖大擺進了北京城,將要占據中國。洪先生,你有什麽辦法阻止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