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刀山火海跳油鍋(第2/14頁)

於是徐世賢就急忙跑步去範文程的大營,進去後見範文程正坐在馬屁股旁邊,正在認真讀書。徐世賢走過去,問道:老範,出啥事了?

範文程答:沒出啥事。

徐世賢又問:沒出啥事,那到底是啥事呢。

範文程道:沒出啥事,那就是沒出啥事,不過就是來了兩個使者,帶了點消息過來。

來的這兩個使者,一個是總兵郭雲龍,一個是遊擊楊珅。

他們是來自於山海關,帶來了吳三桂的一封信。

這封書信,不是吳三桂本人寫的,是他帳下的教書先生寫的,所以文文謅謅,不要說是多爾袞,縱然是一般的漢人,要讀懂也得花費幾個年頭,範文程給多爾袞連翻譯了三遍,多爾袞還在猜這封信到底是什麽意思。

這封信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吳三桂先說清楚他是誰。他聲稱他是亡國孤臣,是大明朝的臣子,雖然大明已經沒有了,但是他還在。

第二部分,吳三桂再說明白他是在給誰寫信。他稱滿清為北朝,與“我國”相對應,意思是說這是兩個國家,萬萬不要混淆。

第三部分,吳三桂代表“我國”,向北朝借兵,光復大明。並要求北朝人民雇傭軍,必須要走兩條固定的路線,一是從西峰口進入,二是走密雲縣這條小路,除了這兩條路之外,吳三桂反對北朝雇傭軍自己瞎走一氣。

第四部分,吳三桂代表“我國”,隆重向北朝雇傭軍開出薪酬,不只是金銀,還可以劃撥土地給北朝,以回報北朝人民的無私援助。

這封信看得多爾袞頭大,一遍又一遍的問範文程:老範,吳三桂他這是啥意思呢?他到底是啥意思呢?

吳三桂的意思就是……我哪裏有知道!範文程回答不了多爾袞的車軲轆問題,被問得精神『迷』『亂』,幹脆躲到沒人的地方看小說去了。

翻譯官徐世賢打聽得清清楚楚,立即樂顛樂顛的跑回來,向朝鮮太子匯報。

太子聽了,猛一揪馬耳朵,大聲道:吳三桂此信,必然有詐。

沒錯!這時候多爾袞也終於得出了結果:吳三桂這廝,必然有詐。

那麽吳三桂他到底是有詐,還是沒詐呢?

3.山海關中大逃亡

卻說吳三桂發出這封密信,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痛苦思考。

現在吳三桂的情境,那真是說不盡的可憐。

他在擊潰唐通部之後,逮住一萬多名俘虜,強充入軍,讓自己有了五萬人馬。這五萬人馬,關起門來閱兵,真要走上好一段時間,可要是撒到荒郊野嶺去打架,那就明顯有點數量不足。

而且李自成那廝,又是出了名的趕盡殺絕,自從李自成起兵以來,向來是風格明快,幹脆利索,你如果敢反抗,鐵定是斬盡殺絕,你如果不反抗,鐵定是摧殘蹂躪之後,再斬盡殺絕。但這一條規律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說兵部尚書張若麒,還有唐通,這倆家夥就好象特受李自成賞識。

但李自成卻是左瞧吳三桂不順眼,右瞧吳三桂不對頭。

這樣吳三桂就有麻煩了。

自從吳三桂那天大閱兵之後,山海關內,群眾反應強烈,紛紛召開各種形式的群眾集會,大家都說:吳三桂真是個鐵漢子,於國有忠,於父有孝,於民有義,我們大家堅決擁擠他……集會未散,大家已經扛起大包小包,絡繹不絕的紛紛出城,移民,東南西北『亂』走一氣,反正不陪吳三桂玩了。

老百姓這麽一逃,吳三桂頓時就急了,派出兵將四處堵戴,同時緊急召開軍務會議,會議要討論的議題就一條:老百姓都逃光了,部隊去哪兒吃飯?

別忘了,吳三桂的軍隊已經足足十四個月沒領到薪水了,如今老百姓再一逃,不啻於雪上加霜,讓吳三桂的頭比簸箕還要大一號。

再問問山海關的庫府裏,還剩下多少戰略物資?

有詩為證:

倉庫凈如洗,室家奔匿多。

關遼五萬眾,庚癸呼如何?

事態不容諉,捐輸兼斂科。

要盟共歃血,士民盡荷戈。

這首詩是吳三桂當時的會議紀要。會議決定,老百姓已經逃走了的,算他們運氣,沒有逃走的,統統要傾家『蕩』產。先把老百姓家裏的老底全部抄空,再把老百姓們統統編入軍隊,每天『操』練。

然後吳三桂興奮的問部眾:大家說,咱們這麽個搞法,有戲沒戲?

大家響亮的回答:沒戲!

的確是沒戲。

吳三桂慘就慘在他是一支孤軍,沒有後援,沒有後方,等打起來的時候,死一個人就少一個,士兵餓了,也沒人替他押運糧草來,打羸了也不敢追擊,打輸了就徹底玩完。

咋整呢?

只有琢磨著找個幫手。

這時候的吳三桂,是一支喪失了國家的孤軍,他必須要依附一方,這也是他開始時向李自成舉雙手投降的原因。但現在李自成非要玩死他,那麽他就只能另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