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盛世曙光(大結局)(第2/3頁)

“可惜路程太遠,居然什麽忙也沒幫上。”薛桓無限惋惜地嘆氣連連,他一接到王賢的命令,便立即率眾上船返航,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等到了天津,已經是兩軍議和的時候了……

“放心,少不了你的仗打。”王賢輕笑一聲,便看到一名滿臉皺紋、身材消瘦的僧人,在常茂和懷恩的陪伴下,從戰艦上走了下來。

王賢趕忙快步上前,率眾恭迎道:“臣等恭迎陛下!”

那僧人居然是消失了多年的朱允炆,七年前他被王賢送去交趾,以為終於可以擺脫宿命的糾纏,在那天涯海角青燈古佛、安度余生。

誰知,還是躲不過……

看看王賢,看看常茂、懷恩、吳大夫,朱允炆懨懨地嘆了口氣道:“隨你們折騰去吧,貧僧只求盡早回到交趾……”

吳大夫和常茂三人,不禁都面露愧色。他們自己也知道,謀求復國已經不再是為了建文帝,而是為了了卻此生的執念。

無論如何,王賢都打起了建文帝的大旗,搖身一變,就成了為建文帝復國忍辱負重的大忠臣,這樣他殺朱棣也好、殺朱棣的兒子也罷,都成了忠誠之舉。再不用背負那些沉重的罵名了……

北京城。聽到王賢打起建文帝的大旗,眾王公大臣全都面無人色。

他們所倚仗的無非就是朱明正統!但建文帝才是太祖皇帝所立的嗣君!而朱瞻埈所坐的皇位,乃是他的祖父朱棣起兵造反,從建文手中奪來的!建文一出,亂臣賊子的頭銜,便落在了他們的頭上……

見眾大臣亂了方寸,朱瞻埈卻放聲大笑道:“王賊窮途末路,居然想出這種下三濫的法子!隨便找個阿貓阿狗就冒充朱允炆。”

幾位藩王相對超然,聞言便問道:“陛下可有證據,證明這個朱允炆是假貨?”

“朕當然有!”朱瞻埈信心滿滿地沉聲說道:“大行皇帝臨去前,告訴朕,真的建文帝早被皇祖找到了,如今被秘密關在慶壽寺中,怎麽可能跑到通州去?”

“是這樣啊!實在太好了!”眾王公大臣松了口氣,又有些不放心道:“還請陛下趕緊將他提過來,驗明正身,以正視聽!”

“本當如此!”朱瞻埈便下旨,命東廠將朱允炆從慶壽寺帶來。

沈王朱模是見過建文的,一看到那面容滄桑的老和尚,便撫掌笑道:“錯不了,就是他!”

眾大臣還沒笑出聲,便聽那和尚笑道:“癡人。貧僧乃是皇上的替身,騙了你們這麽多年,如今既然真龍出世,我也就功德圓滿了。”

朱瞻埈等人登時傻在那裏。

雖然北京的朝廷,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通州的建文帝是真的。但這時候,距離建文朝不過二十多年,還有大批的遺老遺少健在,這些人聽說朱允炆回來了,不管真假都會跑來看一看,於是他們紛紛到通州,要求拜見建文。

朱允炆無奈,只好出來與他們相見,看到這些昔日的舊臣,他也很是感慨,與他們說起當年舊事,那些人一下子就確信無疑,跪在建文面前,哭得老淚縱橫……

真的就是真的,只會越來越真。沒用多久,天下人便接受了他是真的太祖皇帝嫡孫,大明名正言順的皇帝陛下。

在天下人看來,江山本來就是建文帝的,現在要拿回去也理所應當。當然,朱棣的政權已經建立起二十多年,也不乏支持者,尤其是當年那些迫害過建文舊臣、瓜分過他們財產的家夥,自然絕不願看到建文復國,不管怎樣都會站在北京朝廷一面。

無論如何,這時已經無所謂誰占理誰不占理,一切只憑實力說話了。

其實,這就是天下人站在建文一邊,因為雙方此刻的勝負,已經沒有懸念……

北京朝廷雖然兵多,但各地的藩王和勤王軍已經按兵不動,不敢再向北京靠近一步,只能倚仗城裏的五十萬大軍……

雖然通州城到現在也只有七八萬軍隊,但無論是王通也好,還是趕來勤王的幾位藩王也罷,沒有一個敢領兵出戰的,全都龜縮在北京城一動不動。

更要命的是,有王賢的大軍在城外,各地的糧食根本運不到北京,京城中又多了幾十萬張吃飯的嘴,很快便糧食斷絕,城中軍民只能以草根野菜充饑……

軍民們對包圍北京的王賢並沒有多大意見,畢竟兩軍交戰,圍成乃是應有之意。他們恨的是不顧自己死活的皇帝和王公大臣們,這些家夥倒是飽食終日,不用擔心挨餓,可老百姓都要餓死了啊!

當柳升帶領他的十幾萬大軍,從張五和劉子進把手的紫荊關回到關內,趕來與王賢匯合。王賢終於開始攻打北京城。

已經軍心渙散、離心離德的守軍將士,哪裏還會與他們死戰?甚至有軍民偷偷破壞城防,幫助王賢攻城。看到大勢已去,城裏的王公大臣也坐不住了,趁著守城混亂,偷偷聯系城外,打開了朝陽門,放王賢大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