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套路深(第2/2頁)

張義與許懷慶、莫問一樣,都是最早的一批府軍前衛軍官,但不同的是,後兩位出身武舉,他卻出身將門。當然,他不是靖難功臣之後,而是開國功臣的子孫,到了他這一代,不僅爵位全無,而且飽受靖難勛貴排擠,所以他訓練中特別刻苦嚴格,平日裏也與武舉出身的軍官為伍。

他們在府軍前衛一起出生入死,參加了王賢前期所有的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但鎮江保衛戰後,他們遭到皇帝冷置,數年都不給他們補充兵員,使威名赫赫的府軍前衛成了空架子。

許懷慶和莫問等人,就是這個時期離開府軍前衛,加入到王賢的山東軍中的。

在當時,王賢和朱瞻基雖然貌似親密,但這些親近將領都已經感覺到,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彌補了。

所以,要不要去山東,就成了這群將領站隊的方式。從感情上,他們自然更親近,把他們一手訓練出來,帶領他們東征西討的王賢。但太孫乃是儲君,也是他們名正言順的主上,是以那些將門子弟出身的軍官,大都留了下來。

而那些武舉出身的軍官,從心理上對和他們同樣出身寒微的王賢更加認同,而且太孫殿下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功利思想,對勛貴將門百般拉攏,讓他們著實寒心。所以大多數武舉軍官,都決定去投奔王賢。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比如秦押等人雖然出身武舉,卻依然留在了朱瞻基身邊。而一些將門子弟,則毅然決然決定去山東……這些人基本上是開國將領的子弟,許懷慶等人滿以為張義也會同去,然而他卻留了下來。

張義的說法是,自己不舍得丟下府軍前衛,但在許懷慶等人看來,他這是分道揚鑣,之後便兄弟交惡、老死不相往來。後來王賢成為大都督,天下武官陟罰臧否,皆由他一言而定。王賢似乎還記恨張義當年的選擇,三年裏將他連降三級,從副都督降為了指揮使,遠遠地發出京城……

在所有人看來,兩人這下肯定結下死仇了,朱瞻基自然對張義放心無比,將紫荊關交給他把守。還想要升他為都督,卻被張義以寸功未立、不敢受賞為由拒絕了,讓太子殿下對他贊不絕口,許諾戰後將為他封爵,恢復他祖父的榮光!

誰知,就是這樣一個,讓朱瞻基放心無比的將領,居然是王賢的人……

紫荊關城頭上,王賢親自為張義解釋道:“當年,他曾經寫信給我,希望我能把他弄到山東去,我卻希望他留在朱瞻基身邊……”說到這,王賢幹咳兩聲道:“當時想的是,未來君上面前,總要有人替自己說話的……”

“嘿嘿……”許懷慶等人怪笑起來,他們跟了王賢多少年,怎會不知道他心機深沉、布線千裏的德性。恐怕在當時,他就已經預料到,將來說不定會有和朝廷交惡的一天了……

“好吧,我是為了以防萬一。”當著一眾老兄弟,王賢也不再遮掩,兩手一攤道:“但我確實沒想到,會在洪熙朝發生這些事……”

三人讓王賢的話,一下子從美好的回憶扯回了現實。是啊,朝廷的動作來得太突然,幾乎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哪怕到了這會兒,許懷慶和莫問還會不時搞混自己的身份。難以相信,怎麽轉眼自己就成了叛軍?

“哎,上了我的賊船,想要下去可就難了。”王賢笑著看看三人道:“希望你們不要後悔。”

“公爺上不負天地良心、下不負百姓華夏,待我等如手足,我等自當追隨公爺,百死無悔!”張義毫不猶豫昂然說道。

“百死不悔!”許懷慶和莫問也沉聲說道。

“我希望你們一個都不要死……”王賢滿含深情地看著這班兄弟,他這一生,福也兄弟、禍也兄弟,但他卻始終沒有後悔過。說完,王賢神情一沉道:“我們雖然兵不血刃拿下了紫荊關,終於可以順利挺進內地,但不代表接下來還會輕松,真正的血戰在前頭等著我們!”

“是!”眾將齊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