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神壇(第2/2頁)

而且老百姓也不是全無道理,至少永樂皇帝數次北伐,每次都是幾十萬大軍出征,勞民傷財卻從未一戰而定。而王賢,僅率八萬軍隊,出征數月,便橫掃草原,將不可一世的韃靼人和朵顏人斬盡殺絕,這份戰功非但於本朝赫赫無二,就是放眼歷朝歷代,也足以獨領風騷了!

在這一刻,王賢和他的大軍,被百姓們推上了神壇。而那,原本是只屬於一個人的地方……

直到狂歡次日,老百姓才從滿心的狂喜中漸漸清醒過來,不少人開始意識到,雖然外敵已除,但大明的麻煩卻才剛剛開始……

酒樓中,一群士紳原本是聚在一起慶祝大捷,喝著喝著,卻不知誰先嘆了口氣道:“哎,這下朝廷可有大麻煩了……”

“是啊……”眾士紳聞言深以為然,他們既有些幸災樂禍,又很是擔憂道:“就算要讓人承擔戰敗的責任,為什麽不能等到消息確切無誤再說。”

“這下好了,撤的撤、抓的抓,正主卻凱旋而歸了,朝廷那些人怎麽跟鎮國公交代?”

“不是朝廷已經放人,還給公爺官復原職了嗎?”也有頭腦簡單的,不以為意道:“當時誰都以為他們死定了,朝廷的反應雖然有些過激,鎮國公還能揪著不放不成?”

“哼!別說鎮國公,就是我也咽不下這口氣!”有人聞言激憤道:“哦,我帶著軍隊在草原上出生入死,剛有點不好的消息傳來,你在後頭就把我家裏人全都抓了,弄到詔獄裏嚴刑拷打,換了誰也忍不了!”

“是,這事兒不可能這麽算完……”為首的老者滿面憂色道:“人雖然放出來了,可死了多少,殘了多少,鎮國公和他的部下,不可能不討回這個公道?!”

“那……”眾人也神色緊張道:“會如何收場?”

“誰知道呢。”老者搖頭嘆氣道:“但願雙方都能以大局為重,不要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

“應該不會吧,只要朝廷不再亂來,鎮國公還能造反不成?”有人脫口而出道。

聽聞‘造反’二字,酒桌上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他們一想到永樂末年,鎮國公掀起的軒然大波,就一陣陣心驚膽寒,那可是個有仇必報,天王老子都敢殺的閻王爺啊!

對局勢的擔憂,漸漸地取代了歡慶的氣氛,老百姓都開始擔心起,那位鎮國公,會做出什麽樣的舉動來?

但與前幾年一面倒討伐王賢的局面大不相同的是,這次京城百姓的態度卻十分含糊,雖然很多人認為無論如何,王賢都不能跟朝廷叫板,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在為王賢叫屈,認為朝廷如此對待功臣,實在讓人心寒,王賢就算是叫板,也在情理之中。

不知不覺中,人心已經不再只屬於朱家了……不過無論如何,沒有人希望看到朝廷陷入內亂、王賢和皇帝刀兵相見。畢竟神仙打架,遭殃的永遠是百姓……

遠在千裏之外的大王城,同樣憂心忡忡的還有朝廷派到河套的兩位欽差。

兩位欽差一個是武安侯鄭亨,一個是兵部右侍郎錢桉,他們一個月前奉旨率領五萬大軍到河套增援大王城……當時,所有人都認為王賢全軍覆沒,韃靼人必定攜手朵顏人卷土重來,朝廷派出援軍乃是十分必要的。

但這二位出發之前,便得到太子殿下和首輔大人面授機宜,知道他們此行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目的不是防禦韃虜,而是對付王賢留在大王城的軍隊,同時監視和順長公主寶音,以免她和王賢殘部勾結一氣,做出什麽不利大明的舉動來。

兩位欽差出發時,便已預料到,此行任務十分艱巨,但沒想到實際情況會比預料的還要糟糕,他們第一時間便解除了吳為等王賢死黨的職務,待派人去接管他們的軍隊時,卻遇到激烈的抵抗。

按照兩人的本意,就是硬來,也要把城中那一萬騎兵給拿下!然而寶音卻出面了,不許他們在大王城開戰,兩位欽差見城中守軍對寶音奉若神明,為了避免難以預料的後果,只能暫時撤出了城中。

誰知當夜,吳為等人便帶著那一萬騎兵從北門悄悄出城,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