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維谷(第2/2頁)

真正讓朵顏三衛名揚天下的,乃是建文年間的靖難之役,朱棣能以一府之地奪取天下,朵顏三衛是起了大作用的。當時朱棣面對李景隆的六十萬大軍,親赴遼東,從寧王手中強借來朵顏三衛的精銳騎兵,回師擊敗了李景隆。在之後的靖難之役中,朵顏三衛的騎兵,一直是燕王軍的骨幹所在,為朱棣靖難成功立下了赫赫戰功。

朱棣登基為帝後,為了酬謝‘從戰有功’的朵顏三衛,決定將遼東之地封賞給他們,並決定在開原、廣寧兩地開設互市,供朵顏三衛蒙古人和明朝進行交易活動。但後來,朱棣感覺這樣對北京威脅太大,便違背承諾,不允許他們南遷到靠近山海關的大寧地區駐牧。

朵顏衛自然十分不滿,為了獲得大寧地區的駐牧權,曾在永樂年間,聯合了阿魯台的韃靼部,一起騷擾明朝,自然遭到朱棣一通胖揍。朵顏衛這才認清形勢,明白朱棣已經不是當初必須仰仗他們的那個燕王,而是擁兵百萬,隨時可以幹得他們生活不能自理的大明皇帝。之後便老老實實待在遼東,對大明稱臣納貢。

表面上朵顏衛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但他們從未真心實意臣服過。四年前,漢王作亂,曾經以重金向他們借兵,朵顏衛竟然敢真的派出五千騎兵,乘坐漢王的兵船渡海登陸山東,參與到叛亂當中,妄圖想重演靖難之役的一幕。

雖然後來沒有成功,但明朝也沒有真正的懲罰他們,因為朵顏衛部眾幾十萬,控弦近十萬,乃是和韃靼瓦剌齊名的強大勢力。如今,隨著瓦剌衰落,韃靼損失慘重,他們已經成為最強大的蒙古部落了!

中軍帳中,雖然已經認定了敵人一定是朵顏衛,但眾將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朵顏三衛和韃靼人雖有盟約,但那已經是老黃歷了,這些年隨著阿魯台不斷做大,雙方摩擦不小,已是勢成水火。”有將領奇怪問道:“他們怎麽會冒著被大明征討的風險,派大軍來幫助阿魯台呢?”

與常識不同,蒙古各部之間雖然屬於同族,但彼此的仇恨遠甚於和漢人之間。這也不難理解,漢人攻打他們,打完了也就撤走了,並不會吞並他們的地盤和族人。但蒙古各部之間的戰爭可是以吞並對方的地盤和族人為目標,自然不死不休。

“確實不可思議。”柳升撚著胡須,也是滿臉不解道:“朵顏衛什麽時候這麽大膽了?大明只要斷了和他們通邊互市,他們的日子就過不下去,那些朵顏貴族腦袋被馬糞糊住了不成?”

“不管可不可能,他們都已經出現在那裏。”莫問沉聲道:“我們必須立即決定如何應對,一刻都不能耽擱了!”

眾將紛紛點頭,大軍只剩三天軍糧,確實一刻都不能耽擱了,便有人提議道:“我們應該立即向西撤兵,向南的話,有可能會遭到阿魯台和朵顏衛的夾攻。”

此言一出,眾將深以為然,似乎也只有向西返回河套一條路可走了。

“胡說八道!”柳升卻吹胡子瞪眼道:“西邊的幾個兵站裏,一粒糧草都沒有了,咱們這一千多裏路吃風喝尿啊?”

“可是侯爺,咱們往別處沒路啊!”往常裏,被柳升訓斥之後,基本上就沒人敢再多言了。這會兒那名將領卻硬著頭皮道:“人家朵顏衛兵力比咱們只多不少,甚至不用正面交鋒,只要把咱們纏住幾天,咱們就得餓得連兵器都拿不動了!到時候,只能任他們屠殺……”

“瞧你那慫樣!”柳升一口濃痰吐到那將領身上,罵道:“剛才還嚷嚷著要報仇,怎麽一聽是朵顏衛就慫了?!”說著嚴厲的目光掃過眾將,高喝道:“往西才是死路一條!”

“侯爺所言極是。”莫問點頭附和道:“我大軍後退的話,韃靼人和朵顏衛肯定會銜尾而至,我軍糧草斷絕、軍心潰散,千裏敗逃,最後有幾人能逃回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