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同去同去(第2/3頁)

這正是張輔的老辣之處,既然是來投降的,就要有個俯首稱臣的樣子。還非得扭扭捏捏死要面子,最後只能是自取其辱而已。時至今日,張輔怎會不明白,這世上沒有人能拿捏的了王賢?至少他張輔沒那個本事。

“公爺,罪人心懷不軌,罪該萬死,本當千刀萬剮,公爺卻慈悲為懷,非但不趕盡殺絕,還為我等留下一線生機,罪人就是豬狗草木,也不能不感激涕零,多謝公爺保全!”張輔說得老淚縱橫,重重向王賢磕頭。

“……”王賢嘆了口氣,這就是明白人和笨蛋的區別,薛桓那蠢貨,非得把話說透說白,才能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而張輔只看看自己的安排,就什麽都明白了,根本不用自己廢話。

不錯,王賢就是要保住勛貴,不然不會對那些死硬的禁軍將領趕盡殺絕。他若是留下活口,嚴加逼問,很容易就可以羅織罪名興起大獄,把勛貴們一網打盡。勛貴們謀反逼宮是事實,要不要把真相挖出來,嚴懲他們這些幕後黑手,全在王賢的一念之間。

當然,王賢若是早早現身,勛貴們便不敢造次,處境肯定比現在好太多,但那不符合王賢的利益,王賢就是要讓勛貴們半死不活,只能乖乖在自己的羽翼下苟延殘喘。

勛貴們可以把王賢,看成是將他們打落凡塵的敵人,也可以把他看成救他們於將傾的恩人,這也全在他們的一念之間。

就像王賢不會憑感情做選擇,而是要權衡如何對自己有利。張輔也一樣不會感情用事,盡管他心裏一定恨死王賢……那幾乎是一定的,堂堂戰無不勝的英國公,何曾遭過這種慘敗?簡直就像個傻子一樣,被人家狠狠地愚弄了一把。他能不想著報仇雪恨?把這口惡氣給出去?

但理智告訴英國公,雙方實力上巨大的差距,讓他根本沒有機會翻身,至少在洪熙朝是絕對沒機會。而且,他和勛貴們還必須靠著王賢才能勉強過去這一關,否則必定全軍覆沒,還談什麽將來?

所以張輔明智地選擇把王賢當成恩人,徹底無條件投降!

張輔既然如此上道,王賢也沒必要多說廢話,又嘆了口氣,將英國公兄弟扶起道:“這江山說白了,既不是你張家的,也不是我王家的,而是人家朱家的。咱們犯不著拼得你死我活,白白讓別人坐收漁翁之利。”

王賢這話也是肺腑之言,文官們的算計他心知肚明,他們想把自己推出來,跟勛貴拼個你死我活。勛貴們如今雖說岌岌可危,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論底蘊和勢力都遠勝於他這個新貴暴發戶。就算拼到最後他能贏,也是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

王賢當然不會傻到給文官們當槍使,所以他要保住勛貴,讓他們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與自己為敵。

聽了王賢的話,張輔連連點頭,心悅誠服道:“公爺說的太對了,我們就是太糊塗了,才會險些萬劫不復。”

王賢擺擺手,正色道:“公爺,我雖有心保全,但這次事情實在太大,想要輕描淡寫地過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這我知道。”張輔一臉恭順道:“全聽公爺發落,若有人敢不服,我第一個饒不了他。”

“有英國公這句話,我心裏就踏實多了。”王賢笑著點點頭,伸出三根手指道:“主要有三點,一個是五軍都督府不能存在了,暫時由一個大都督府來完成軍隊的整頓改編。”

“這……”雖說全憑王賢發落,可真要接受起來,還真是難以下咽這枚苦果。勛貴們掌握天下軍隊,靠的就是五軍都督府制度。雖然太祖皇帝設五府、分兵權,是為了防止軍權過度集中,會威脅到皇權。但也客觀上造成了五府互不統屬,軍中山頭林立的狀況,反而使勛貴的勢力膨脹,結果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集團。

一旦兵權要重歸一統,勛貴們的地位也必然大受影響,想要恢復當年的盛況,怕是不可能了。

但張輔畢竟是拎的清的,知道這結果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以王賢的意志為轉移。深吸一口氣,他便點頭答應道:“全聽公爺的。”

“好!”王賢笑著點點頭,收起一根手指道:“第二,軍隊必須由世兵制改為募兵制!”

“這……”張輔倒吸一口冷氣,表情比方才還要糾結。王賢這是要斷勛貴的根啊!

所謂世兵制,就是由太祖皇帝開創,在大明軍中占統治地位的軍戶制度。當年,太祖皇帝本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樸素觀念,把跟自己打天下的將士們,通通編為軍戶。這些軍戶非但自己要當兵打仗,子子孫孫都要世襲為兵,不得脫離軍籍。

這是軍中勢力盤根錯節,水潑不進的根本原因之一。想想吧,軍隊裏所有人都能扯上關系,你爹曾經給老子站過崗,我哥曾經和你叔叔一起扛過槍,當全軍都充斥著這種關系時,必然會變成一個封閉的小社會,外人根本沒法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