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4章 皇帝請客(第2/2頁)

張輔只好謝恩,待皇帝離開後,又坐下吃了幾口。其實他根本不餓,但這大明朝誰敢拂皇上的好意?吃不下也得硬塞一番。張輔心知肚明,皇帝這是在向自己賣好呢,有道是吃人的嘴短,用了皇帝專門準備的禦膳,待會兒奏對時該怎麽說,他也明白了。

想到這,張輔愈加佩服起王賢來,好一個‘但求問心無愧,給皇上留好余地就是了’,正是拜他所賜,自己現在才能安心坐著,不然懷裏揣著個紅炭似的奏章,哪還能坐得住?

雖說朱棣讓他慢慢吃,張輔哪敢讓皇上久等?稍微又動了幾筷子,便也漱了口,起身到裏面謝恩。

朱棣在那裏翻看著奏章,明顯有點心不在焉,見他進來了,馬上讓人賜坐,又問他吃好了麽。

張輔感動道:“臣何德何能,蒙皇上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實在不知該如何報答皇上。”

“文弼言重了,你是朕的股肱大臣,在朕眼裏,那是比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還要重要許多的。”朱棣提到‘不成器的兒子’,明顯有些壓不住火氣,重重一哼道:“你知道方才誰來過麽?”

“臣不知道。”張輔自然不會在皇帝面前,顯示自己的消息靈通。

“朱高燧那個逆子。”朱棣裝出來的笑容,終於消失殆盡,恨聲道:“他來向朕坦白,自己做了忤逆祖宗的罪行!”

張輔這下更清楚了,也不好擺出一臉茫然,那樣就明顯在裝了,只好輕聲道:“趙王向來仁孝,就算做了什麽錯事,也是有原因的吧?”

“你還替他說話!”朱棣怒氣沖沖,但卻明顯是順著張輔的意思說話道:“你知道他幹了什麽嗎?”

“臣還不知道。”張輔輕聲道。

要不怎麽說,說話是一門藝術呢?一個‘還’字,便向朱棣暗示了案情的進展程度。有時候做臣子的就是這樣,你既不能忤逆了皇帝的意,又不能顯得太無能,這裏頭的分寸把握,就是所謂的‘侍君之道’,想到王賢小小年紀,居然能把握得妙到毫巔,張輔就忍不住腹誹,莫非這小家夥是什麽老妖怪轉世?

別說,英國公猜得雖不中,卻亦不遠矣!

“唉,朕跟你說實話吧。”朱棣一臉羞臊道:“那孝陵殿前的銀杏樹,就是這逆子讓人偷偷灌水泡死的!”

“啊!”張輔馬上流露出恰當的驚訝道:“為什麽?”

“為什麽?”朱棣神情復雜道:“這逆子的想法殊為可笑!你應該知道吧,前些日子,有些個言官瞧不得我們父子團聚,非要逼漢王就藩這件事吧?”

“知道……”張輔聞言暗暗心驚,想不到皇上對漢王就藩這件事,居然是這種反感的態度。不過轉念一想也正常,因為藩王就藩後,就不能再回京了,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所以父子兄弟一旦分開,就今生再不能相見。而大臣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非要漢王就藩。只要漢王一就藩,就再也別指望見到皇帝了。那樣太子的位子就穩當了,大明朝也沒有什麽儲位之爭了。

但朱棣能對那些兄弟侄子狠下心來,可輪到自己的兒子,卻是萬萬不舍。

皇帝今年五十五歲了,在這個年代,是不折不扣的老人了。人老了都分外顧念親情,何況是他最喜愛的兩個兒子。一想到自己一狠心,就再也見不到這倆兒子,他就十分難舍。再想到那樣一來,太子便可高枕無憂,隨著自己一天天老邁,很可能不把自己這個父皇放在眼裏。

想到過去這十多年,自己對太子的涼薄,朱棣就難免心生疑慮,更加不想放兩個兒子就藩。不過朱棣也沒法反駁那些臣子,因為他們畢竟是為了大明的社稷安危,為了讓天下的藩王無話可說,老老實實蹲在他們的藩國裏。所以皇上雖然有心訓斥大臣無人倫之理,卻又實在說不出口。

這時候,孝陵殿前的公孫樹枯死了,漢王又遇刺了,雖然都讓皇帝火冒三丈,卻又不得不承認,這讓皇帝變得主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