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5章 不服不行(第2/2頁)

但他絞盡腦汁,也找不到兩全其美的法子,因為要了卻這場官司,就必須殺人,不是殺齊大柱就是殺張狗子,不可能兩個都放過,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根本沒有兩不得罪的可能。

而且同時他又不能辜負皇上的信任,王彰不是太子黨,反而和太子有些齟齬,他是朱棣最寵信的大臣之一,去年他老母八十大壽,皇帝賜假歸省,還賞賜母冠服金幣,待其歸京後旋進右都禦史。是以王彰對皇帝感激涕零,絕不能對不起皇帝。

思來想去,王彰決定以赤誠待君上,秉公辦理此案。在經過一番嚴密審訊後,他做出了維持刑部原判的決定……他本以為自己問心無愧,皇上亦不會苛責,誰知道朱棣竟勃然大怒,命他暫解都禦史之職,回家聽參!王彰如遭五雷轟頂,面上卻一臉肅穆,緩緩摘下頭上的烏紗,給皇帝磕頭後,退出了儀天殿。

朱棣為何會如此生氣,原來是紀綱見王彰這邊遲遲沒有動靜,便知道這書呆子要壞事兒,他搶先一步在朱棣面前哭訴,說刑部和都察院早就對北鎮撫司侵奪他們的權力心懷不滿了,這次肯定聯合起來,想要借此事壓倒鎮撫司,收回司法大權。這番話顯然戳中了朱棣的忌諱,他建立北鎮撫司就是為了從大臣手中奪取司法大權,當然不容任何人挑戰自己的權威了!

所以一見王彰的奏章果然是維持刑部原判的,朱棣就想起紀綱所說的‘刑部都察院穿一條褲子’,登時火冒三丈,雖然王彰壓根就沒說什麽收權之類的大膽之言,朱棣還是把這頂帽子扣在他的頭上。

斥退了王彰,朱棣余怒未消。再英明的人也有糊塗的時候,永樂皇帝一直以來的一個思維誤區,就是把錦衣衛看成自己的代表,是在替他這個大明皇帝行使權力,所以任何對錦衣衛的挑戰,都被皇帝視為對自己的不敬。現在刑部都察院接二連三攻擊錦衣衛,讓朱棣愈發相信文官集團確實在對錦衣衛展開攻擊。這激起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怒意,他又命令刑科兩位給事中陳巖和劉希夷再審此案,如有差池,嚴懲不貸!

刑科給事中僅僅七品,比二品尚書都禦史等級低多了,但卻是專門監察刑部的官員,朱棣讓他們來審,就包含著對刑部不信任的信號了。然而兩位給事中在審問了相關官員人犯後,確認刑部官員並無徇私枉法之舉,而且明顯嚴郎中的結論更有理有據,比起楊知縣那份漏洞百出的結論,他們更願意相信前者。

他們也知道皇帝是想讓他們的結論偏向錦衣衛,但給事中都是些硬骨頭的諍臣,兩人見王彰那樣的部堂高官都能秉公辦案了,自然不會讓老大人獨美。至於皇帝的嚴懲,他們根本沒放在心上。而且他們還更進一步,對錦衣衛幹涉司法、包庇犯官的行徑做出了嚴厲批判,要求皇帝限制北鎮撫司的權力,維護三法司的權威……

這下可徹底坐實了紀綱的指控,朱棣勃然大怒,他已經徹底相信,這是一場文官和錦衣衛之間的戰爭,且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朱棣就是那個沛公!

“好啊好啊,都蹦出來吧,蹦出來才能現原形!”朱棣怒極反笑道:“繼續讓他們查下去!刑部、都察院、刑科都上來,還有大理寺!”便下令大理寺卿胡概繼續審理此案。

任命一出天下嘩然,皇上十天之內連續否定刑部、都察院、刑科的結論,現在又輪到大理寺了,這是要讓法司官員輪番上陣啊,顯然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朝野上下拭目以待,都等著大理寺卿胡概,給出什麽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