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5章 聖旨(第2/2頁)

“嗯。”楊士奇點點頭,眉頭緊緊擰著,他也很清楚,太子最難熬的日子就要過去了,可最危險的就是這黎明前的黑暗,太子身邊可是空前的空虛啊!

內閣很快將票擬呈上,朱棣看了一下,就批了紅,丟還給當值的楊榮道:“莫忘了那個在翰林院寫小說的!他身為按察使,就算沒參與,也是昏聵無能,如癡如盲。若是參與了,就更加罪不容誅!”

“遵旨!”楊榮應一聲。

“再擬旨。”皇帝還有別的旨意。

楊榮趕忙走到大案旁,大案上常備著筆墨紙硯,楊榮麻利地提起筆來蘸蘸墨,屏息凝神望著皇帝。

“朕受命於天、有保國安民之職。廣靈縣劉子進盤踞日久,阻斷交通,塗炭生民,地方官軍清剿不力,今命……”皇帝說著,頓一下道:“皇太孫朱瞻基為總兵官,率本部兵馬北上平叛,大軍接旨即刻啟程,不得有違!”

楊榮聽著皇帝的話,一陣心情激動,那穩如磐石的手,竟差點把字寫草了。皇上最終選擇派太孫率幼軍平叛,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太子殿下的嫌疑已經洗清,皇帝在給太孫一個一雪前恥的機會!

畢竟九龍口差點被俘,實乃太孫之奇恥大辱,只有揭過這一頁,他才能繼續擡頭做人。

“還有,”朱棣緩緩道:“錦衣衛千戶王賢,辦差得力,實為幹才。朕唯才是舉,不吝超擢,升為錦衣衛鎮撫使,暫歸太孫帳下聽用。”

“是。”楊榮應一聲,飛快地起草第二份旨意。

“再者,故汾陽知縣趙常真一身正氣、不避斧鉞,不肯與上司同流合汙,暗中搜集罪證,終致被害。居心可謂忠耿清正,實為群臣之表。特令加賞知府銜,由內帑出錢優厚安葬,封其為汾陽城隍,繼續守護一方百姓……”皇帝說著嘆息一聲道:“好人不長命,禍害萬萬年……把這十個字,原原本本的刻在趙知縣的碑上,算是朕贈他的墓志銘了。”

“是……”永樂皇帝就是這樣充滿個性的一位大帝,比這出格的事兒多了去了,楊榮早就見怪不怪了。

“就這樣吧。”朱棣說完,便把注意力轉向別處,他是大明朝億萬子民的皇帝,不可能總把精力放在山西的。

接到旨意,朱瞻基一蹦三尺高,他算是服了他爹……面上不動聲色,心裏卻比誰都清楚。趕忙換上朝服,進宮向皇爺爺辭行。

朱棣也正好要用午膳,便命給太孫添雙筷子,讓朱瞻基陪他一起用膳。朱棣看著眉飛色舞的孫兒,不禁取笑他道:“終於不是強顏歡笑了?”

“孫兒是強顏歡笑,卻不是皇爺爺想的那樣……”朱瞻基不好意思笑道:“只是腦海裏一直盤旋著九龍口那一幕,實在笑不痛快。”

“嗯,知恥才能後勇。”朱棣的神情也變得莊重道:“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不可再冒失了。”

“孫兒謹記了。”朱瞻基重重點頭道。

“這次進剿的白蓮叛匪,可是宣府大同二鎮精兵都無可奈何的,你可有信心?”朱棣的飯量很小,吃了一小碗飯,便開始喝湯。

“孫兒是有信心的。”朱瞻基沉思一下道:“以孫兒愚見,白蓮叛匪難除,實際並非其本身有多強大,而是因為山西的文武、親王互相牽絆,錯綜復雜,才給了賊人可乘之機。如今皇爺爺已經為孫兒制住了文武,壓住了親王,匪首劉子進也不知所蹤,廣靈縣叛匪正是群龍無首之際,這時候以大軍突襲,必可一擊奏效!”

“呵呵,好。”朱棣露出贊許的目光道:“能看出皇爺爺的苦心,你這半年確實長進了。不錯,白蓮叛匪現在已經是外強中幹,虛弱不堪,正是孫兒立威的好機會!”說著卻加重語氣道:“但越是這樣,你就越要謹慎,要是陰溝翻船,就算朕不怪罪?你還有臉回來見我?”

“沒臉。”朱瞻基堅定搖頭道:“孫兒再犯同樣的錯誤,只能一死以謝皇上了!”

“別說不吉利的話。”朱棣卻又搖頭道:“還是要保重自己,平安回來的。”

“是,孫兒謹記了!”朱瞻基恭聲應下。動情道:“皇爺爺也要保重龍體,不要熬夜,多多休息。”

“好吧,咱們爺倆互相保重。”朱棣也有些動情,看著跟自己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孫兒,他竟像尋常祖父一樣,對即將遠征的孫兒,生出許多不舍和牽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