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4章 錦衣千戶(第2/2頁)

“之前實在是不敢高攀,”王賢苦笑道:“若是知道大人如此平易近人,晚輩早就來套近乎了。”

“仲德說笑了,我雖年紀比你多一半,但宦途庸碌,比起你的光輝事跡來,實在自嘆不如。”柴車一臉感激道:“永樂十年,杭州大風潮,錢塘縣遭了災,我們瓶窯鎮被水淹沒,數萬鄉親流離失所,多虧你們富陽收留,而且一視同仁,以工代賑,讓鄉親們雖然遭災卻沒受難,實在是莫大的功德。”頓一下道:“後來魏學士進京,我還專程上門拜謝過,他後來告訴我,其實這些都是你的主意。”

王賢心說,魏老師還真有些古君子之風,不把功勞都攬到自個身上。口中忙道:“大人謬贊了,我當時也是胡來,虧得有魏學士肯擔責任,不然換了任何一個縣官,我那套都行不通的。”

“嗯,魏學士乃真君子也,”柴車點頭表示贊同,話鋒一轉道:“不要叫‘大人’了,平白生分,我癡長你幾歲,你還是叫聲老哥吧。”

王賢連道不敢,柴車佯作生氣,他才勉為其難叫了聲‘老哥’,既然老哥老弟論上了,那事情還有什麽難辦?柴車拉著他說了好一會兒話,又讓他改天去家裏坐坐,這才起身去找他的武官貼黃。

大明朝的档案管理十分強大,從吏到官,從文到武,不論品級高低,從你正式吃皇糧的那天起,在朝廷都建有完備的档案,在處理官員銓選、升遷、謫降、致仕、恩蔭等事時,基本都靠档案記錄說話。

其中文官的档案叫文官貼黃、武官的档案叫武官貼黃,上頭都詳細記載了其姓名、舊名、年甲、貫址等信息,文官貼黃上還記載了文官的出身、任官、功過、考績……武官貼黃則記載武官的從軍歸附來歷、征克地方、殺獲次數、受賞名目、升授職役、調守衛所並給授誥敕等諸項內容。這兩種貼黃代表了大明朝的統治根基,因此官方將它深藏於內府之中,貼黃之名也由此而來。

王賢不是世襲武官,之前沒有武官貼黃,所以兵部要為他新造一冊,其實冊簿已經由柴車親自用吏部轉來的文官貼黃副冊填好了……王賢這屬於從文官轉到武官,程序上相當的麻煩,這還是特事特辦,也用了十幾天。

“你看看上頭的情況對不對。”柴車將王賢的貼黃遞給他。

“對。”王賢仔細看了看,上頭除了記載他的基本信息,還記載了他為幼軍軍師、從征漠北等情況,但在殺獲次數和受賞名目、升授職役、調守衛所項目上,都是空著的。

“千戶以下雖然都歸我管,但你是錦衣衛千戶,按例高一級,所以有些地方,得部堂大人親自填。”柴車解釋道。

王賢點點頭,把簿冊遞還給柴車,嘆口氣道:“我這就從禽變成獸了。”

“熊羆總比鵪鶉強。”柴車柔聲安慰他道:“再說,你還有份黃貼在禮部,將來再從獸變成禽,也不是不可能。”禮部的黃貼,其實就是學歷档案,不管他當了文官還是武官,舉人出身這一條,是絕對不會變的。

“多謝老哥安慰,”王賢笑道:“風雨飄搖之際,走一步看一步吧。”

“嗯,說得好。”柴車笑著點頭道:“我們去部堂大人那裏吧,他也很想見見你。”說完便親自帶他去新任兵部尚書的簽押房。

金忠病倒後,皇帝派太醫前去看過,說他已是不行了,朱棣只好準了他乞骸骨的奏章,調行在吏部尚書方賓回京接任……朱棣對自己的龍興之地有著極其特殊的感情,從登極起,就開始按部就班地提高其地位,元年,詔改北平為北京,接著又設順天府,並在北京設立行部。七年,更是借北巡之名,居住北京,在北京設行在六部,置尚書侍郎等官,規制品級與京中六部同。所以大明朝其實有一南一北兩套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