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9章 長征(第2/2頁)

“能分給友軍一點麽?將士們饑寒交迫,朕寢食難安啊!”朱棣用商量的口氣道:“再用小炭爐燒點熱水,讓他們吃一碗熱乎乎的得勝面,全軍將士都會感念太孫的恩德的。”

“皇爺爺哪裏話?即為同袍,責無旁貸!”朱瞻基正色道:“我這就回去讓他們準備!”

“好好,好氣度,果然是朕的好孫兒。”朱棣見孫兒如此痛快,不禁贊道:“告訴你的部下們,不用心疼,待雨停了,朕會讓他們加倍償還的。還有,發明這得勝面的人,要記上一功。”

“是。”朱瞻基被皇爺爺一稱贊,渾身骨頭都酥了,趕忙屁顛屁顛出去,回營把皇帝的要求跟王賢一說。王賢不禁嘆氣道:“這就是愛顯擺的結果。”

“這也是結好將士的大好機會,皇爺爺還稱贊我有氣度呢,”朱瞻基笑嘻嘻道:“對了,還給你記了一功。”說著裝模作樣地拱拱手道:“恭喜軍師了,這才幾天,就立了兩功,就算現在回去,說不定也能實封個千戶了。”

“是麽?”王賢登時笑道:“那好吧,責無旁貸,責無旁貸!”兩個沒節操的損友,便下令分發木炭,命將士們燒水沖得勝面等友軍來吃。一直忙到半夜,所有的得勝面告罄,有將近十萬人吃到了熱食。雖然友軍感激的對象是皇帝和太孫,但所謂吃人嘴短,至少他們以後提到幼軍,不會再怪話連篇了……

待到十二日放晴後,幾十萬大軍第一件事,就是全軍將士按照幼軍的法子做炒面,待七八天的口糧裝進羊腸布袋裏,再上路時,將士們的心裏踏實多了。十三日大軍繼續進發,雖然天上還是飄著毛毛雨,但官兵不再為夥食發愁,感覺腳下泥濘的道路,都不那麽難行了。

隨後幾日放晴,道路依舊難行,但皇帝陛下的興致非常高,事實上,從回到北方之後,他的情緒就明顯比在南方好,大軍出塞後,皇帝更是興致勃勃,一邊前行一邊對太孫和眾臣講述沿途山川的歷史傳說、得名的由來,就像是回到了故鄉一樣。

路過靈霄峰時,朱棣帶著朱瞻基登上絕頂,眺望漠北,只見萬裏蕭條。他回頭對太孫道:“元朝盛時,這裏都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現在卻如此荒涼。王朝興替、滄海桑田,為君不可不察。”

朱瞻基忙肅容記下,他知道皇爺爺是在培養自己帝王的氣概,也只有來到這廣闊無垠的塞外,才能激發出男兒心中的無限豪情吧!

其實這次北伐,和四年前那次親征的路線十分相似,所以對大明皇帝來說,就是在故地重遊,還有那麽多他曾經命名的地方……諸如在全軍缺水時,找到的‘神應泉’;比如在廣武鎮上賜名的‘清流河’,還有河邊勒石為碑,禦筆親書的‘於鑠六師、用殲醜虜、高山水清、水彰我武’……找尋這些記憶,無疑是一件愉快的事。

但對王賢他們來說,這純粹是一趟磨難之旅,初入草原,天高雲淡、一望無垠的新鮮感,早被日復一日的艱苦行軍耗光,盡管每行十日便休整兩天,而且與上次北征一樣,大軍每進軍一段路程便駐紮在預先築好的城寨裏,以保持軍隊的戰鬥力,但疲勞依然積聚如山,就連玉樹臨風的閑雲少爺,都蓬頭垢面、胡須散亂、兩眼無神、臭氣哄哄,更別說王賢他們了。

“咱們走了多少天了……”王賢直勾勾地望著前方,一面機械地拖著腿,一面嘶聲問道。他不是不能騎馬,但是官兵都疲累不堪,他這個軍師也必須以身作則,和大家一起步行。

“出塞已經三十八天,若按離開京城算,整整五十天了。”吳為內功深厚,比別人能撐得住,但也從白白胖胖變得又黑又瘦,終於實現了減肥的心願。

“竟然走了五十天……”王賢倒吸口冷氣道:“咱們到哪了?”

“擒胡山。”吳為道。

“哦。”王賢點點頭,過了半天方喃喃道:“原來已經出了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