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4章 宣府(第2/2頁)

這句馬屁有點失水準,朱棣沒理會,他的目光回到地圖,沉聲道:“朕親統三軍與馬哈木會獵漠北,戰場謀劃我不擔心,最擔心的是糧草!”根據阿魯台提供的情報,馬哈木現在所處的忽蘭忽失溫,距離北京有兩千兩百裏之遙,若是敵軍還要後撤,征程長達三千裏都有可能。此等情形下,最可怕的不是戰場上的敵人,而是災難性的後勤補給。

朱棣親征是要取勝,不是要送命的,只要糧道不斷,軍事上即使小有失利也無礙大局。但一旦補給不暢,全軍缺糧,他這個大明皇帝,連同幾十萬大軍,都要永遠留在大漠深處。

眾將軍都望向伴駕親征的戶部尚書夏元吉,夏尚書緩緩稟報道:“宣大城中已經囤積了足夠大軍和民夫支用五個月的糧草,今年淮河以北夏糧也不往南京解了,徑直盡數解往宣府,先濟著恭迎大軍,這樣前糧未盡而後糧至,應該可以保證供應了。”

“很好!”朱棣笑眯眯地看著夏元吉,上次他大發雷霆之後,這位超級能幹的尚書就很受傷,皇帝雖然不能說抱歉,但臉上的表情已經很分明了,“愛卿辦事朕放心得很,出征之後,還有勞愛卿肩負起全軍總需的重任啊。”

“臣本來想請旨,留在後方督糧的。”夏元吉卻低聲道。

“各地督運糧草之事,你吩咐好了麽?”朱棣問道。

“俱已稟報太子殿下。”夏元吉道:“太子殿下素來穩重,應該不會有問題。”

“運糧的糧道呢?”

“每隔五十裏,設立一個兵站,民夫分段駐守,分段運送,這樣民夫也可以保持體力,運糧的速度會快一倍。”夏元吉道:“而且軍糧安全也有保證。”

“這都是經驗之談哇。”朱棣面現感慨道:“永樂八年那次,看來你是記憶猶新。”上次禦駕親征,夏元吉就是戶部尚書,就是軍需官。

“臣銘心刻骨,那次因為臣調度無法,竟讓皇上和將士們餓了八天肚子。”夏元吉面現羞愧之色道:“所以臣這次才想坐鎮後方調度,並非畏懼征途艱辛!”

“朕知道,朕知道。”朱棣點點頭,深深看著他道:“但幾十萬大軍的糧秣調用,沒有你真不行,後方有你定好的規矩,有趙王和駙馬還有泰寧侯坐鎮,你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是……”夏元吉要是再說什麽,可就把三位貴人都得罪了,但是他最擔心的就在這裏……在他看來,調度軍需,必須要用太子那樣穩重認真之人,但從過往種種,尤其是調用常平倉充作軍糧一事,可以看出趙王這個人大膽妄為,不計後果,並不是合適的人選……而且趙王還與太子面和心不和,萬一要是架秧子,吃苦受罪的可是出征在外的大軍!

但兒子是自己的好,朱棣對趙王卻信任有加,願意讓他擔此重任,自己又能說什麽?

聽到父皇還是把運糧重任交給三弟,漢王朝朱高燧神秘地一笑,朱高燧也淡淡一笑,一切順利得很。

朱棣看到朱高燧的微笑,眉頭皺起道:“休要掉以輕心,這是軍機,誤了差使朕也要大義滅親!”

“兒臣遵旨。”朱高燧忙正色道。

三天後,大軍又進發了,大軍從京城北門出,到了清河下營時,天就開始下雨,到夜雨越下越大。第二天早晨放晴,誰知大軍啟程不久,又開始下,之後接連幾天,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難行,大軍又滿是輜重,一天竟走不了三十裏。朱棣不禁苦笑道:“上次出征,趕上多年不遇的初春大雪,這次為了避開雪,特意晚了一個月,想不到又趕上雨季提前,看來少師給算的日子,也不怎麽樣啊。”他十六歲就在軍中,打了半輩子仗,什麽惡劣的情況都見過,這點困難對他來說,根本都不算困難,相反卻激發出他苦中作樂的性格,破天荒地講起了俏皮話。

“少師的日子算得是很準的,他只說會大捷,卻沒說不會大雨。”胡廣披著蓑衣淋著雨,打著哆嗦苦笑道。他可以躲到馬車裏,但皇帝尚且騎馬與將士同行,作為跟班還有得選擇麽?

結果四天後才過了居庸關,不光刮風還下起了雨,大軍在風雨中艱難跋涉,二十五日才到了宣府。

說來真氣死人,大軍前腳一到,後腳便風收雨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