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3章 北京北京(第2/2頁)

不只是王賢,所有初到北京的官兵,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們雖然從京城而來,但金陵城依山傍水,對一座超級城市來說,地勢十分逼仄,諸般建築不得不因地制宜,根本顧不上什麽中軸、什麽對稱,從氣勢上自然無法與北京城相比。

“想不到,竟然完全是新建的……”莫問咽口唾沫道:“我小時候來過北平,當時距離中山王修北平城,也才二十幾年,城墻和建築都還新著呢。”

“呵呵,”王賢笑道:“皇上氣吞山河,可能是想要一座全新的都城吧!”

“嗯,”莫問點點頭,小聲道:“可也夠勞民傷財的……”前幾日還囑咐王賢,不要說皇帝的不好,今天他這種謹言之人,自己卻忍不住了。

“大戰在即,不要說傷士氣的話,”王賢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趕緊讓將士們入營歇息吧,皇上開恩休整三天。再出發,就沒好日子了。”其實好日子從通州就沒了,運河到了盡頭,將士們的負擔登時重了很多,再沒有之前的輕松了。

不過更悲劇的是朱瞻基,好歹王賢他們還享受過一段悠閑時光,太孫殿下卻每天都要跟著幾位師傅念書……這是皇帝的旨意,朱棣特令內閣大學士每日嚴加教導太孫,使其文事武備皆不可偏廢。這就好比出來旅遊,本以為終於可以放松,結果還跟著家庭教師,你說悲慘不悲慘?

朱棣對這座北京城的要求極高,永樂七年,在燕邸舊宮的基礎上修建的奉天殿完工,但他看過之後不滿意,便下令推倒重建。在紫禁城修好之前,又下令修了西宮為暫居之處。

雖說是暫居,卻也一點不含糊,也有奉天門、午門、承天門、奉天殿……凡殿屋一千六百三十余間,規格與南京的皇宮相仿。可見雖說是行在,但朱棣並未將北京當作駐蹕之所,而是正經的都城。

此刻,皇帝換上便袍,在奉天殿的暖殿中悠然踱步,聲音透著難得的愉悅道:“說來也怪,朕只要回到北京,就又生龍活虎,什麽毛病都感覺不到。”

“北方的氣候幹燥,風濕自然無法作祟。”王賢曾有一面之緣的那位內閣首輔胡廣,出現在皇帝身邊,他其實居喪未滿,但因戰事被奪情起復,伴駕出征。這位大學士最大的好處,就是從來不惹皇帝生氣,何況還是皇帝這麽高興的時候,“微臣也是渾身舒泰,老骨頭都像年輕了幾歲。”

“對,就是這個感覺。”朱棣面色紅潤,精神抖擻,快步走到禦案邊,展開一份地圖,用手指著說:“北京是個好地方啊,金元兩朝都在這裏建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大臣們就沒在南京城,聽到過皇帝這樣響亮激動的聲音,“它是連接長城內外、大漠南北的咽喉,東南面是廣闊無垠的平原,西邊是一直延綿到山海關外的山脈。山間的關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此山川形勝,足以控韃虜制天下,為我大明萬世之基!”說著有些動情道:“所以永樂五年,皇後薨逝,朕沒有在紫金山修建皇陵,而是把朕和皇後的長陵,修在了昌平,就是要讓天下人明白,我大明朝的國門,是由天子來戍守的!”

“皇上肺腑之言,聽得微臣銘感五內,臣代天下黎民叩謝皇上了!”胡廣忙大聲稱頌起來。見他跪下了,其余大臣心裏暗罵馬屁精,也只好跟著稱頌起來。

“呵呵,都起來。”朱棣開心笑道:“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等著過兩年京城徹底完工,你們再看,保準來了就不想走。”

皇帝這話裏的暗示,連那些公侯武將都聽得出,他們大都是燕京人氏,當然願意衣錦還鄉,自然樂不可支。但文臣們就樂不起來了……他們可都是南方人啊,在他們眼裏,北京甭管叫什麽,都是邊塞苦寒之地,誰願意從江南搬到這兒來?但是人家皇上又沒明說,他們也無從反對,只是心裏暗暗警醒,看來要想保住京城,必須早作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