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3章 頭彩(第2/2頁)

“那樣顯不出二哥的本事,平白讓父皇和眾將小覷。”朱高燧還是搖頭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朱高煦憋悶地來回踱步道:“真要把人憋死!”

“所以我說,二哥就不該答應啊。”

“我已經答應了!”朱高煦瞪著他道:“你說點有用的,行不!”

“好吧。”朱高燧嘆口氣道:“以我之見,二哥可以發揮騎兵的優勢,觸之即走,以消耗父皇兵力為要,等打上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再故意賣個破綻,讓父皇抓住。這樣大家心知肚明,既顯出二哥的厲害,又保全了父皇的威名,你說對麽?”

“有道理。”朱高煦終於露出笑臉道:“就這麽辦!”

皇帝閱兵結束,天色已經昏暗,大軍便在方山四周下營,從山上望去,一座營盤挨著一座營盤,桴鼓相聞,燈火彌漫,如同望之不斷的長城。隨著地勢高低,山脈起伏,蜿蜒伸展,無比的雄偉壯觀。

朱棣的皇營,就紮在方山上,方山不高,四面陡峭,正如一座城池,易守難攻。還有神機營、武軍營、金吾衛和羽林衛環繞在側,可以絕對保證皇帝的安全。

在偌大無朋的皇帳裏,朱棣召見了眾將,先是把朱瞻基好生誇獎一番,眾將自然齊聲附和。除了拍皇帝馬屁外,他們也是服氣的,今日幼軍的表現有目共睹,那樣的軍容軍威,戰鬥力肯定差不到哪去。能用數月時間,令一群莊稼漢脫胎換骨,太孫殿下確實有兩把刷子,何況他才十六歲啊!

卻把一旁的朱高煦氣炸了肺,臉上卻還要擠出笑道:“大哥,你生的好兒子,怎麽一點不像你?”

“是啊,像他皇爺。”朱高熾笑呵呵道。當初解縉‘看聖孫’那三個字,就像插在朱高煦心口的刺,被朱高熾輕描淡寫就觸動一下,氣得他鼻子都歪了。

“形似還得神似,”朱高煦悶聲道:“父皇也是十六歲帶兵,帶出來的是可以直接和蒙古人血戰的雄師。不知道瞻基的幼軍,是真家夥還是樣子貨?”

“這個我不在行,”朱高熾搖頭笑道:“但看父皇這個高興勁兒,應該差不了吧。”

“……”朱高煦又被堵得說不出話來,好容易準備好反唇相譏,父皇又開口說話了,只好把嘴閉上。

這時朱棣開始宣布下一階段的演練,由他和朱高煦分別領軍對戰,朱高煦這邊,是三萬最精銳的騎兵,其余四十多萬大軍,則在皇帝這邊。戰場設定在方山南面方圓五百裏的範圍內,這一片是江南難得的大平原,低山和崗地完全不影響騎兵機動。是江南一帶難得的可以模擬草原的地貌。

這下眾將都明白了,原來漢王殿下是要扮演馬哈木啊,馬哈木的軍隊就是三萬到五萬之重,但論精銳程度,絕對比不上漢王所率的這三萬。而皇上要親征,差不多也是四五十萬大軍……並不只是為了以眾淩寡,而是為了攜帶運送深入草原所需的糧草。

當然有限的戰場遠遠比不上廣袤的草原,限制了騎兵的機動。但皇上也把麾下幾乎全部的突擊力量,都給了對方,使己方無法以騎兵對騎兵,這樣扮演馬哈木的漢王,又得到了絕對的機動優勢,最大限度上模擬了真實的戰場。

朱棣分完邊,又宣布諸如不得進入村鎮,不得擾民、不得向民眾打聽情報等要求後,便讓朱高煦帶著他的人先離開。

臨走前,朱高煦對朱瞻基笑道:“小子,戰場可不是擺架勢,就算是演練,也有傷人的危險。到時候碰上我們千萬別逞能,趕緊打起白旗是正辦。”

“我們這邊幾十萬大軍呢,”朱瞻基也笑道:“碰上的希望可不大。”

“但願吧。”朱高煦皮笑肉不笑一下,朝父皇行禮後離開了營帳。

待漢王一方走了,朱棣便開始給眾將分配任務,對這位沙場宿將來說,自然駕輕就熟。命安遠候柳升領大營,都督馬旺、陳翼、程寬、金玉為副將;武安候鄭亨領中軍,興安伯徐亨、都督馬英及章安為副將;寧陽候陳懋領左哨,襄城伯李隆、都督朱崇為副將;陽武侯薛祿領右哨,遂安伯陳英、都督胡原為副將;成山候王通領左掖,保定候孟英、都督曹得為副將;都督譚青領右掖,新寧伯譚忠、都督馬聚為副將;都督劉江、朱榮為前鋒……分配得井井有條,眾將各司其職、明確其責,領命而下。只剩下朱瞻基在那裏抓耳撓腮,巴望著皇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