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4章 早朝(第2/2頁)

這時候鐘聲也停了,奉天門內外一片安靜,便見兩個身穿蟒衣的宦官走到月台前,拉開架勢,將長達一丈的鞭子掄圓了,發出如爆竹般的‘啪’的響鞭聲。

這叫鳴鞭,是天子禦群臣的意思,三下鞭響後,中和韶樂響起,朱棣出現在金台禦幄之上,俯視著他的大臣。群臣叩拜,山呼萬歲,待隨朝宦官命起身後,皇帝已經在禦座前坐定了。

“有事早奏。”宦官高唱一聲,卻沒有後面一截‘無事退朝’,這是因為朱棣覺著,這話透著懈怠,便給掐了。

部院大吏便分衙門陸續登東階向皇上匯報,基本上都是向皇帝獨奏,他人並不與聞。不過官員所奏的內容,會由通政司寫成邸報,分發給各衙門,四品以上官員若想發表看法,可以寫奏章給皇帝,四品以下的,需要由本部門長官代奏,朝堂上一切皆有規矩,並非像開堂會一樣集體上前、暢所欲言,那是有大事朝議才會出現的場面。

各衙門昨日送遞的奏章,也是這時取回,或者當面批復,朱棣之前已經看過一遍,此時處理起來自然又快又準,奏事的大臣魚貫而出,差不多一個時辰,早朝便結束了。

又是三聲響鞭之後,群臣山呼萬歲,韶樂再次響起,朱棣的鑾輿離開了奉天門,百官各自回衙辦公,皇帝稍事休息,又在文華殿單獨召見官員。早朝的儀式性其實超過了實用性,一人奏事,千人等待,若是事事詳究,到天黑也問不完。為了不耽誤時間,那些稍微復雜的事情,都推後到早朝後,由皇帝單獨召見官員……退朝時,內監會將皇帝召見官員的名單公布出來,這些人便跟著到文華殿聽宣。

而且文華殿奏對的內容,一般是不登邸報的,這更能讓皇帝和大臣暢所欲言,是以早朝愈發成了擺設,這才是真正決定軍國大事的地方。

朱棣吃了碗燕窩,便宣太子上殿。太子身體行動不便,但早朝依然一絲不苟,沒有絲毫特權,堅持到這會兒,已經十分疲累了。聽聞父皇召見,忙強打精神,在兩名宮人的攙扶下進去,緩緩叩首問安。

“起來吧。”每當朱棣看到這個肥豬般的兒子,心裏都一陣起膩,我和皇後怎麽會生出這樣兒子?且他從不掩飾這種不喜,板著臉一點感情都沒有,跟他看到朱瞻基時的滿臉笑容截然相反。

當然太子是有座位的,他是太子,而且腿腳不好,按說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可就為了這點權利,當初大臣和朱棣拉鋸了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個言官被打了屁股,皇帝才不情願地賜他可禦前就坐。

朱高熾緩緩坐在矮墩上,不敢看父皇那張威嚴冷漠的臉孔,只望著他長長的美髯等皇帝開口。

“太子,你昨天見過胡瀠了?”朱棣開口了。

“回父皇,見過。”開了口,太子反倒感到沒那麽壓抑了。

“都跟你說什麽了?”朱棣冷冷問道。

“兩件事,一個是那個案子的進展,”太子老老實實答道:“另一個是眼下杭州的情況。”

“案子什麽進展?”皇帝不肯多用一個字,顯得咄咄逼人:“杭州什麽情形?”

“據說偵查的範圍,已經縮小到幾個人身上,但這三人位高權重,而且有兩人是清白的,還要請示父皇,下一步如何查下去。”太子早打好了腹稿。

“什麽清白?誰也不無辜!”朱棣冷哼一聲道:“調動全省的兵馬,把個浦江縣圍得裏外三層,竟還讓那人跑了,就算沒有通敵,也是天大的失職!”

“父皇說的是。”太子輕聲道:“不過浙江境內明教鬧得很厲害,兒臣愚見,還當以穩定為要,先把邪教剿滅了再說不遲。”

“哼……”朱棣怒哼一聲道:“說得好聽,朕看他們光忙著內鬥去了,哪還有工夫理會什麽明教,把朕的杭州攪得稀巴爛!”

太子忙扶著杌子慢慢站起來,皇帝說得含混不清,也不知是說明教把杭州攪亂,還是說內鬥,或者兼而有之,但總之朱棣不願看到杭州亂套,這是明白的了。

“你說,胡瀠上這個奏章,是受了誰的指使?”朱棣眯著眼,冷冷打量著太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