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9章 太子(第2/2頁)

雖然早在永樂元年,他就被立為太子,但朱高熾很清楚,他的父皇想立的是自己的弟弟漢王高煦,而不是自己。這也很容易理解,父皇朱棣是勇武非凡的馬上皇帝,年過五十,仍如壯小夥一樣,能開硬弓、馴烈馬,遠征萬裏、威震天下!

而自己不但是個大胖子,還是個瘸子,連走路都得兩個人扶著,更別說騎馬射箭了,簡直就是個廢人,怎麽可能入得了父皇的眼?弟弟高煦則不然,不但生得與父皇一樣魁梧高大、一表人才、有萬夫不當之勇,帶兵打仗更是有一套。父皇會偏向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事實上,兩人的儲位之爭,從一開始就火星四濺!

當初朱棣欲立太子時,按例征詢百官意見,結果武將們清一水支持朱高煦,畢竟大家靖難時並肩奮戰,那是一起扛過槍……甚至還一起嫖過娼的鐵哥們啊!

而文官們則齊刷刷支持太子,他們的信念很堅定——自古廢長立幼,國家必有大亂!

雙方陷入了僵持,還是解縉一句‘好聖孫’,才讓朱棣傾向於立朱高熾。

然而除了外貌和身體,朱高熾在性格上也和父皇截然相反。他性情溫和,忠厚仁慈,朱棣卻雄才偉略、豪邁千古!朱高熾一直很尊敬甚至崇拜自己的父皇,但朱棣還有殘暴變態的一面,尤其對建文大臣的殘害,令他很不齒,時常出言勸諫,這讓朱棣對他很生氣。

道理很簡單,老子痛下殺手,不就為了你將來能坐穩江山?你坐享其成還想裝好人,讓老子背負罵名,實在不當人子!所以天下人都可以勸諫,就是太子不能勸諫。但朱高熾還是沒忍住勸諫了,結果惹得父皇勃然大怒,準備廢太子!

危急時刻,解縉又立了大功,他讓京城的名畫師做了個屏風,上面畫著一頭老虎帶領一群幼虎,作父子相親狀,然後獻給宮裏。朱棣聞訊親自去觀看,陪同他的解縉突然站了出來,揮毫潑墨,在屏風上題了首詩: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解縉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又一次深深打動了皇帝。永樂望著那幅畫、那首詩,久久不語,之後便不再提廢太子之事。

朱高煦的期望再次落空,但他也不是沒有收獲,為了補償這個屢次被自己放鴿子的兒子,朱棣幾乎是無原則地寵愛他——朱高煦不願就藩,好,那就先不去,跟我遠征漠北去打蒙古韃子吧!

朱高煦是屬於戰場的,在跟隨朱棣出征時,表現得非常好,深得朱棣歡心,竟讓他自己選擇去留之地。這是絕大的恩典了。但朱高煦更絕,他說我哪也不去,就留在京城侍奉父皇。朱棣也舍不得和兒子長久分開,竟同意了他的要求!

這下徹底鼓舞了漢王一夥的士氣,從此他們大肆聯絡黨羽,廣收朝中大臣為爪牙,對太子黨發起了一連串打擊!

第一個被打倒的,就是解縉!出頭椽子最先爛,這是一定的。加上解大才子不拘小節,事事為太子力爭,久而久之,皇帝也不喜歡他了。朱高煦看準機會,嫁禍解縉,終於讓父皇將其先貶廣西,又貶交趾……險些就發配到天涯海角去了。

三年後,皇帝氣消,將解縉升為廣西右布政使,解縉認為自己重獲聖眷的機會來了,便借機進京奏事,其實是想讓皇上把自己留下。誰知他路上走得慢了點,等到京城時,朱棣已經巡邊去了。解縉只好覲謁了太子,便怏怏而返。

誰知道此事被漢王偵知,又進讒言說他‘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

趁著皇帝出巡,跑到京城偷偷見太子,然後偷偷回去,說沒有陰謀都沒人信……這讓朱棣勃然大怒,以‘無人臣禮’罪,將解縉下了詔獄!

漢王深諳權謀,這一手把解縉整垮還在其次,對太子的惡劣影響才是關鍵。別忘了,這是一個雙方動作,當時太子並沒有把自己的恩公、頭號謀臣拒之門外,而是與他私下見面,如果解縉有罪,那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