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6章 無能(第2/2頁)

從戰亂年代過來的大家族,都喜歡挖逃生密道,鄭家隨時都能遭到滅頂之災,自然更是不遺余力。鄭老爺子跨了進去,將一個門環樣的東西扭了一圈,那大書架便已軋軋地滑回原處……

變戲法似的,鄭老爺子手裏多了盞氣死風燈,他借著燈光慢慢前行,只見裏邊道路更是繁復,七拐八彎,到處是路。這叫八卦迷魂陣,除一條可走通外,其余的條條不通,可見花了多少心思。

也不知走了多久,老爺子看到前面有亮光閃動,便學了幾聲蛐蛐叫,那邊也回了幾聲。不一會兒,便見一人匆匆過來迎接,竟然是鄭教諭。

“大伯來得這麽快。”鄭教諭去攙扶鄭老爺子,鄭棠卻甩開他的手,不讓他碰自己,冷笑道:“你們學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我不得乖乖過來?”

“大伯若是生氣,回頭家法伺候就是……”鄭教諭厚顏道:“不過現在,還是別讓陛下久等了……”

“哼……”鄭老爺子怒哼一聲道:“千古罪人!”他沒有說主語,也不知道具體所指……

嘴上這樣說,但鄭老爺子是不肯虧了君臣之禮的,趕緊整整衣冠上前,來到紫面大漢把守的一間密室內。

紫面大漢側身讓鄭棠進去,卻把鄭教諭擋在外面道:“主人要單獨和老爺子談談。”

“唉。”鄭教諭只好在外面候著。

雖然是地下密室,但很是寬敞,建文打坐在個蒲團上,面前一盞油燈,橘色的燈光如豆;一爐檀香,奶色的香煙裊裊……

建文在閉目念經,鄭老爺子跪聽了一會兒,發現是往生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枳多迦利、娑婆訶……”

聽著建文念經,鄭老爺子不禁有些出神,裊裊白煙中,他回想起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建文年間……

建文帝名叫朱允炆,是太祖皇帝之孫。為了維護嫡長繼承制,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在太子朱標早亡後,太祖按照繼承原則,立允炆為皇太孫。之後太祖召集天下名儒,悉心教導允炆,希望他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不類凡人,但一生也是犯錯不斷,尤其是在對讀書人的認識上,始終是稀裏糊塗。他切身體會過儒生治國的無能,因此才會停科舉達十年之久,卻仍難免仰視讀書人,將白紙一樣的繼承人交給一幫儒生教導。

太孫的老師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人品學識都是非凡的,但這些滿腹經綸的學究,大都沒有行政經驗,更不要說鬥爭經驗了。他們的所思所想無不符合聖人之言,也充滿了一廂情願……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些人就是處理日常問題都勉為其難,更別說復雜險惡的國政大計了。

而且……好人從來不會是好皇上,這是反復驗證了千年的真理。而允炆偏偏繼承了他父親溫良的品性,完全不類太祖皇帝。於是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共同作用下,年輕的太孫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從心底就不認同祖父那些殘酷的政策,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聖人所說的‘仁政’。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同年允炆登極,次年改元建文,號為建文皇帝,時年二十一歲。而彼時,他的眾多叔叔大都年富力強,手握大軍於四方,對這個文弱的侄子虎視眈眈……從當太孫起,建文帝就有莫大的危機感,他十分害怕叔叔們傷害自己,如今終於當上皇帝,他迫不及待地要改變這種局面,便將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都提拔為翰林學士,共參國政……從此,國策的制定和執行,便盡由這三人掌控,他們成了實際上的相國。之所以沒有相國之名,不過是因為太祖將‘不許立宰相’的命令,寫進了祖訓裏……

於是,一個毫無經驗、充滿了理想色彩,卻又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年輕皇帝,和幾個道德高尚的書呆子,開始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低能表演……打個很恰當的比喻,就好比後世玩鬥地主,地主手裏抓著兩個炸彈帶大小王,卻硬生生把自己玩死,絕非常人之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