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7章 安置(第2/3頁)

齊道台說完看看魏知縣,見他沒什麽反應,只好繼續道:“文淵不擔心,一旦本縣開倉放糧,會引發本地百姓不滿?”

“嗯,擔心。”魏知縣很實誠地點頭道:“百姓向來把常平倉的糧食,視為自己的救命糧。現在卻要拿出來賑濟外縣的人口,人數還這麽多,肯定是有情緒的。”

“百姓更加無法接受的是,永豐倉的糧食,是他們交上去的,但放糧時卻沒他們的份兒。”魏知縣又強調道:“到時候一旦形成對立,恐怕會釀成民亂,壞了藩司的賑災大計。”

“看來你也有抵觸哇。”齊道台笑道:“我不問還不說哩。”

“省裏的難處更大,”魏知縣淡淡道:“縣裏要做的是分憂而不是添亂。”

“是哇,文淵這樣的官員,真是太少了!”齊道台大贊道:“我一定把你這些話,轉告給臬台大人。”頓一下道:“就是得著眼全局看問題。你知道,皇上雖然登極十個年頭了,還是有很多人面服心不服。這次浙江大風潮實屬罕見,那些人又要說怪話了。藩台大人的壓力很大,如果不能及時賑災、安撫百姓,將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皇上肯定要怪罪的。”

“嗯。”魏知縣點點頭,聽齊道台繼續說下去:“我知道此事很棘手,但是沒辦法,杭州城的糧庫十個被淹了八個,損失極為慘重,不得不讓各縣幫著養活一批百姓。疾風知勁草。這時候咬咬牙,幫藩台渡過難關,日後必有厚報!”

“下官不求回報,災民雖然不是本縣之民,但同屬大明的子民,自然應當一體救濟。”魏知縣沉聲道:“只是希望省裏給個章程,好讓縣裏能安撫好富陽百姓,安置好災民,讓他們和平共處。”

“當然可以。”齊道台沉聲道:“藩台大人的信上不是說了,但凡接收災民的縣,與受災縣一體奏請蠲免錢糧賦役。而且我臨來之前,藩台大人有三點要求,一是不要死人,二是不要騷亂,三是不要讓災民離境。只要能做到這三點,你盡管灑漫去做,一切後果由省裏承擔。”

見魏知縣沒什麽反應,齊道台才又道:“省裏的公文不日下達,你一看便知。”

“是。”魏知縣深深作揖道:“下官定不負藩台和道台所托!”

兩天後的中午,一艘水師樓船從富春江下遊駛來,船上是攜家帶口的上千災民,他們的家園被海嘯毀掉,已是身無分文,很多人甚至衣不遮體,在寒風冷雨中瑟瑟發抖。

更冷的是他們的心情,海堤修復、海水退去之前,他們已經無家可歸,只能任由官府驅趕,在官兵的監視下登船,被運到四面八方安置。一路上官兵們的粗暴對待,到現在不給飯吃,讓他們饑腸轆轆、滿心淒涼,對即將開始的流民生活,充滿了恐懼和怨氣……

“憑什麽城裏人都不走,就讓咱們鄉下人背井離鄉!”船上,到處是這樣憤懣的牢騷聲。

“糧食不夠吃的唄,又不想讓咱們這些鄉巴佬塞滿杭州城,”有老人冷笑道:“自然把咱們往各縣裏送。”

“人家縣裏就願意接收?受災的又不是他們。”災民們憂心忡忡道。

“咱們就是些討人嫌的累贅。”老人憤懣道:“哪有喜歡災民的官府?”

“這麽說,咱們肯定不受待見了。”災民們的情緒愈發低落。

“有口粥吃的就不錯了。”老人幽幽道:“就怕稀得沒幾粒米,那非得餓死人不可……”

讓他這一說,上了年紀的老人,不禁回憶起國初有一年蝗災厲害,他們也曾逃過荒,最後只有一半人回到家園,其余人小部分餓死,大部分死於瘟疫,悲慘莫可名狀。

“世上最慘無過於逃荒了……”悲觀情緒愈發濃重,許多災民又怕又餓,嗚嗚哭起來。

“號喪什麽!”官兵持著鞭子,大聲呵斥道:“富陽到了,都趕緊滾起來!”

災民們不由往岸上望去,就見碼頭的牌樓上,寫著十六個紅色的大字。浙江識字的人多,不少人眼前一亮,大聲念出來道:

‘人饑己饑、人寒己寒,患難與共,賑災恤鄰!’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這個意思,就算是做做樣子,也讓災民們感到舒服多了。

樓船費勁地靠上碼頭,官兵下了船,半晌上來一群當地官吏,為首的是個穿著七品官服的年輕人,自然是本縣知縣無疑。

不待皂隸高唱,船上的百姓便呼啦啦跪倒,給知縣老爺磕頭。

“諸位快快請起。”魏知縣扶住一位老者道:“折殺本縣了。”

“求大老爺可憐,”白發蒼蒼的老人,卻堅持給他磕頭道:“給我們一條活路!”

“求大老爺可憐,給條活路吧……”災民們七嘴八舌附和著,不分男女老幼,都使勁地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