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8章 贛黨(第2/2頁)

當今永樂皇帝有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後所生。三個兒子裏,長子朱高熾是個大胖子、腳還跛,需要兩個宮人攙扶,才能行走,這讓強悍矯健的朱棣很是不喜。朱棣則一直偏愛次子漢王高煦,漢王性格頗似朱棣,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過大功、救過朱棣的命,而且朱棣也曾親口許願將來奪取天下,立他為太子。

但朱高熾是太祖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而且性格仁愛儒雅,得到文臣們的全力支持。解縉當時身為文官之首,替太子說了太多好話。幾次關鍵時刻,都是解縉起了決定作用,最終才讓皇長子被立為太子。

百官為解縉喊冤,其實就是在保護太子。攤上今上那樣強勢多疑、殘暴不仁的爹,又有個如狼似虎、虎視眈眈的兄弟在側,太子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百官又不敢公開替他說話,就通過為解縉喊冤的方式,間接表達對‘無人臣禮’的另一方,太子朱高熾的支持。

贛黨第二號人物的胡廣,與解縉是‘生同裏、長同學、仕同官’的鐵哥們,自然不遺余力地設法營救。他還要求自己的同鄉、門生、下屬、都上疏朝廷,造起人心不可違的大勢,請求今上釋放解縉。

魏知縣雖然資歷尚淺,但是簡在帝心的臣子,至少在旁人看來,他的話肯定對皇帝有一定影響力,若是去見胡廣,八成是要被要求上疏的。

事涉宮闈隱秘,魏知縣其實知之不詳,但對解縉和胡廣兩人的惡感,讓他不想摻和此事。作為一名道學先生,魏知縣很看重‘氣節’二字,但解縉和胡廣這兩個他昔日的偶像,都栽在這兩個字上。

毋庸諱言,今上是造了侄子的反,當上皇帝的。當年金陵城破,京師官員四百六十三人逃跑棄官。明初是沒有多少冗官,朝廷官員幾乎跑光了。

當然也有投降朱棣的,哦對,這不叫投降,叫‘迎附’,有多少人呢?二十四個,其中就有解縉和胡廣。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局面呢?因為大家都是聖人門徒,孔聖人講的是忠孝,忠臣不事二主,所以大家都跑了,不給朱棣做官,只有少數不知恥的官迷,才在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公然出城迎接篡逆亂賊!

更可恥的是,在金陵城破的前一天晚上,解縉、胡廣、吳溥、王艮這四位贛黨首腦,曾聚在一起商量過對策。當時,解縉正義凜然陳說大義,胡廣也不甘落後,慷慨激昂,說是如果朱棣打進來,就以身殉國,絕對效忠雲雲,結果第二天倆人就一起出去投降了。

當時一言不發默默流淚的建文二年榜眼王艮,卻服毒自殺,真的以身殉國了。

還有一位建文二年傳臚吳溥,為了保命,後來也在胡廣的勸說下表示投降。但他的兒子吳與弼深以為恥、發誓終生不應科舉。毅然返鄉後,吳與弼與在家讀書的魏源交好,時常表達對解縉、胡廣的不屑與厭惡。

受其影響,魏知縣對這二位自然沒好感,更不想摻和進他們的勾當裏。

“為師不過一小小知縣,妄言此等朝廷大事,實屬非分。”魏知縣字斟句酌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妄圖以輿情挾制聖上,更非臣子之道。”

“老師想遠離是非,獨善其身?”王賢輕聲問道。

“嗯。”魏知縣點點頭,實話實說道:“神仙打仗,小鬼遭殃,我還是躲遠一點好。”

“這不難。”王賢笑道:“老師只要對胡閣老說,解學士下獄,其實是漢王和紀綱在聯手整他,光喊冤沒用,要讓聖上了解到這倆人的真面目。他絕不敢讓你上書……”頓一下道:“當然,法不傳六耳,這種話絕對不能泄露出去。”

“哦……”魏知縣尋思片刻,展顏笑道:“你小子鬼名堂真多!”